笔趣阁

笔趣阁>问鼎十国笔趣阁 无弹窗 > 第822章(第2页)

第822章(第2页)

&esp;&esp;御箴四句固然能够让人热血沸腾,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是实实在在地为生民着想。

&esp;&esp;,看看能不能找到治水良方或者治水奇才,能够为当前黄河泛滥的前景寻一条可靠的治理道路。

&esp;&esp;一连几天,罗幼度都睡在文德殿,利用空闲的时间批阅考卷,认真的阅读他们对治黄河的看法。

&esp;&esp;这夜,他拿过一份赵州郭河的卷子,见他在试卷上写道:“澶、滑堤狭,无以杀黄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之间。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与横垅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也!”

&esp;&esp;穷惯的好处

&esp;&esp;“澶、滑堤狭,无以杀黄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之间。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与横垅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也!”

&esp;&esp;罗幼度默念了一句。

&esp;&esp;这句话说的是澶州、滑州是黄河中下游水流最湍急的地方,两岸堤坝抵挡不住黄河之水。

&esp;&esp;当从黎阳引流,出滑州汶子山,过金堤,与横垅汇合,一并东去。

&esp;&esp;文中金堤与横垅指的并不是关隘,而是大坝跟埽。

&esp;&esp;金堤大坝位于阳谷县与范县交界之处,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黄河决口,治水专家王景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治河,指挥筑成了左堤和右堤,以防止黄河泛滥,被后人称为“金堤”。

&esp;&esp;现在的金堤大坝指的是位于临黄的左堤,因为后周显德三年,黄河已经有北移的迹象。右堤当前只有防汛之功,并没有阻挡黄河的用处。

&esp;&esp;对于治河,罗幼度最近临阵磨枪,狂补了一些知识。

&esp;&esp;这几天又看了两百多份关于治水的考卷答案,也整理出了一些心得。

&esp;&esp;华夏人一直都有与天斗的魄力,西汉贾谊在《奏治河三策》中就形成了一套关于治河的理论。

&esp;&esp;东汉情况不一样,黄河经过百年的冲刷,已经成为地上河,疏通的难度很大,王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凿山阜高地,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设施,堵绝横向串沟,修筑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

&esp;&esp;此举令得黄河安分了八百年,虽期间每一朝代无可避免地皆有险情,然都在人力可控之内,王景治理之后的黄河基本河道固定,不曾改道。

&esp;&esp;直至今日……

&esp;&esp;黄河再度不安分起来。

&esp;&esp;历史上宋朝对于黄河的治理极其失败,他们在黄河改道之后,甚至为了达到军事目的,不惜违背规律,将改道的黄河,再次强行改道,将黄河视为阻挡契丹南下的防御工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