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大家都叫她们放弃,宜太妃和郭络罗氏心中很是不舒服,但也知道大势已去,他们根本悍动不了皇权。
&ldo;我的儿啊,母妃不甘心啊,我们怎么会走到今日。&rdo;宜太妃哭了出来。内心极为不甘,她想这个儿子帮保住郭络罗氏,也想着允祺为老九报仇,可允祺并不听她的。
想当初在后宫中,先帝对她多有宠爱,德太妃若不是靠着佟皇后上位,哪能如她。就是德太妃上位了。她虽然没有把德太妃压下去,但也没有让德太妃讨到好。
若是老五和老九争气一些,她何至于这般受气,可惜她的儿子对那个皇都没有心思。宜太妃甚至想着,若老九有心皇位,定比胤禛的胜算更大,她的儿子怎么都比德太妃那包衣奴才生的儿子尊贵。
好在德太妃是个没有皇太后命的女人,不然有德太妃压在上头。宜太妃更是呕血了。
&ldo;母妃,我们认命吧。&rdo;允祺跪在地上,他与老九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感情和其它的兄弟一般,并没有太多的交流。更因为宜太妃对老九那一房的偏宠,允祺这边一向都当壁花。但比起皇上来说,允祺还是觉得他幸福一些,至少他母妃虽然偏心一些,但比起德妃,差远了。
五福晋看着宜太妃犹豫的神情,咬咬牙,真想给宜太妃一个棒槌敲晕她去。他们爷如今是亲王爵,虽然已经到顶了,但不是还有个铁帽子王么,他们可不愿意得罪了皇上,跟着被贬了。
&ldo;罢了罢了,随你们去吧,我这把老骨头不久也去见胤禟了。&rdo;宜太妃闭上了双眼,两道泪水从眼角顺着苍白的脸颊悄无声息地淌下来。
郭络罗氏咬咬牙,想再开口,却已经知道不可能了。五爷就是再不得姑母重视,那也是姑母仅剩的唯一儿子,姑母还是怕了。
&ldo;你且歇了心思吧,本宫老了咯,再也护不住你了。&rdo;出了恒亲王府,宜太妃轻拍着郭络罗氏的手,便闭目不愿再多谈。
大清的天早变了,可笑,她至今才看出来。一开始还恼着老五胆小怕事,不愿为老九和郭络罗氏一族出头,现在想来,是她晕头了。
郭络罗氏僵了僵,深深地低下了头,回去之后,郭络罗氏便病倒了。宜太妃知道后便不让郭络罗氏再侍候她,只是让郭络罗氏好好养病,心里也知道郭络罗氏看不开。而郭络罗氏也真看不开,自知与帝王抗挣不了,人生无忘的时候,急火攻心的她便病倒了。
消息很快传回宫中,胤禛还是派了太医过去给郭络罗氏瞧病,再想郭络罗氏死,胤禛也没有打算这么结束他们的生命。比起结束他们的生命,胤禛更喜欢看着他们好好的活着,见证他的功绩,所以胤禛除了让人看牢他们,真没有打算对他们怎么样。
弹劾郭络罗氏的折子如漫天飞雪般叠加在胤禛的御案上,苏培盛还专门让人另外堆在一边,胤禛粗略地扫一几本后,便再也不看了。
可是郭络罗氏最终还是没有活下来,了生无望的他,心如死灰,就是有太医治着,但也郁郁而终。
&ldo;皇上,郭络罗氏去了。&rdo;苏培盛附在胤禛的耳边道。
&ldo;这些都烧了吧。&rdo;胤禛看着那成堆的奏折一眼,便继承埋着头批阅奏折。
郭络罗氏终是死了,对胤禛倒是没有造成什么影响,郭络罗氏一族还在大牢里,胤禛还没有处置,没想到郭络罗氏先走一步了。
宜太妃知道郭络罗氏去了之后,心中大痛。这个侄女从小养在她身边,也是她看着长大的,这般去了,宜太妃又是一病不起。
&ldo;太妃娘娘,您可不能出事,郭络罗氏一族还指望太妃娘娘呢。&rdo;侍候的老仆泪声俱下。
&ldo;本宫会好好活着的,一定会比他长命的。&rdo;宜太妃醒来的时候,咬着牙道,刺激过后,宜太妃便开始了她的养生。
郭络罗氏死后,弘旺做为郭络罗氏的养子,自是带着妻子操办着郭络罗氏的丧事。老八的丧事没过多久,便轮到了郭络罗氏,弘旺把郭络罗氏和老八安葬在一起,只可惜他们被贬为庶民,进不了皇家墓地。
是夜,墓地上坐着一个人,若是有人经过,定会吓着了。
这人坐在老八和郭络罗氏的墓地前,拿着壶酒淋上,然后烧了点纸钱,便几乎坐了一夜才离开。
老八死了,郭络罗氏死了,弘策心中不知道什么滋味,感叹命运的同时,又觉得解脱了。
自重生后,他做为一个旁观者把九龙夺嫡到胤禛登基至现在都经历了一遍,也许这一世他不是老八,所以他体会不了上一世的愤怒,怨恨和不甘。摸摸石碑上的字,弘策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尘便头也不回的离开。
&ldo;儿臣请求皇阿玛对郭络罗氏一族重新发落。&rdo;御书房内,弘策跪在胤禛的面前,以胤禛的性子,郭络罗氏一族贪墨之事,不死绝也得脱成皮了。
胤禛看向弘策,眼皮抬也不抬,盯着奏折道:&ldo;朕不是把郭络罗氏一族交给你吗。&rdo;
&ldo;是的,只是郭络罗氏一族事关重大,儿臣不敢妄自决定。郭络罗府搜出百万两黄金及不少钱财,就是诛九族也不为过。然郭络罗氏一族是大族,牵扯甚广,还望皇阿玛定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