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次大捷,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张巡受命于危难之时,与士兵同仇敌忾,同攻城的叛军进行了殊死拼杀,他用兵如神,屡战屡胜,破了敌军的鹅车攻城,又施巧计与敌军抢粮,后火烧敌军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万,使敌军遭受重创。
可惜的是,张巡率众从正月二十五开始守城,至十月初九睢阳城破,那年还是闰八月,张巡率众坚守睢阳城长达十个月,大小数百战,屡战屡胜。
使得叛军由十三万增兵至十五万,便是如此,还被张巡消耗掉一万多人马,但苦无外援,睢阳城终因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被叛军攻破。
睢阳城陷后,张巡与许远等人一起被叛军俘获,叛将尹子琦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并不屈服,于是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唐肃宗后来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并授其子官职。
睢阳保卫战名垂青史,悲壮卓绝!
正是由于张巡率部有力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为平息安史叛乱,保护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勋。
睢阳城破三日后,大唐的援军终于到来,又七日便将睢阳城收复。
但张巡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出来,于是,唐肃宗亲下诏书,招魂而葬之,并建双庙祭祀张巡和许远,以张巡爱将南霁云配享于庙内。
此后的历朝历代先后追封张巡为忠烈侯,许远为忠义侯,南霁云为忠壮侯,雷万春为忠勇侯,贾贲为忠济侯,姚闫赐爵为上公。
大明天启四年时,在六忠祠内更立起《唐忠烈祠碑》一块。
张巡以万人之众,前后坚守三座孤城达两年之久,期间更歼灭叛军十余万人,为大唐保障江淮安全、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江浙一带百姓及港澳台同胞和侨胞非常尊崇张巡,仅在台湾就有张巡的崇拜者700多万人,张巡庙也达000多座。
睢州的六忠祠,则是这些张巡庙的祖庭。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为满足海内外广大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于1990年将忠烈祠从城内迁建在城南,规划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
…………
永宁伯张诚等人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了火神阁,此处是睢州南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大路的交汇处,也是城中的最高点。
从此处转向东又行不久,便可看到一处高大的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上面书有“宫保尚书”四个大字。
袁尚书大石坊,又称袁氏双牌坊,乃是崇祯皇帝为表彰睢州兵部大司马袁可立,特下御旨敕建,实为一对,分别立在袁尚书府第大门外的左右两侧临街而建,东面曰“三世司马”,西面曰“宫保尚书”,皆距袁尚书府大门五十步之遥。
喜欢织明请大家收藏:()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