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株来自于混沌神域的植物,蕴含着吞噬规则,若是这规则能够为本尊所用,却是相当之强大。
只是此吞噬规则并不纯粹,而是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得不偿失,更适合做为药材使用。
萧炎没敢轻易触碰,。。。
北境的风雪在逆命之门开启之后,竟渐渐停歇。那场席卷千年的寒潮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散,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崩塌的冰塔残骸之上,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神迹降临。蓝花在冻土中蔓延,根系深入地脉,如同共情之网悄然织入大地的血脉。萧炎立于深坑边缘,望着那扇缓缓闭合的黑曜石门,心中并无胜利的狂喜,只有一种深沉的平静,像是一条奔涌已久的河流终于汇入海洋。
他低头看着掌心,那卷母带已化为灰烬,随风飘散。可他知道,它并未消失,而是融入了这片新开辟的世界。每一个曾说出真相的人,每一滴因释然而落下的泪,都在为这扇门后的原野添砖加瓦。那里没有统治者,没有律法,也没有审判,只有理解与接纳静静生长,如晨露滋养草木。
“你做到了。”薰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轻得几乎与风融为一体。
萧炎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点头。“不是我,是我们。”他说,“若没有那些愿意开口的人,若没有你一直守在言屋尽头传递心音,若没有药老用生命点燃最初的火种……我一个人,走不到这里。”
薰儿走到他身旁,指尖轻触他的手背,温热而真实。“你说,门后是什么?”
“是‘本该如此’的世界。”萧炎低声说,“在那里,人不必伪装坚强,也不必为软弱羞愧。母亲可以哭着说她恨过死去的孩子,战士可以说他害怕战争,孩子可以说他讨厌父母。而听者不会指责,只会拥抱。”
薰儿凝视着他,眼中泛起微光:“那你呢?你最不愿面对的记忆……真的是那一夜吗?”
萧炎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是,也不是。那一夜我忍住没哭,是因为我以为那是‘成长’。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会压抑,而是学会承认??承认自己会痛,会怕,会错,会无力。而那一刻的沉默,不只是对师父的亏欠,更是对我自己的背叛。”
风拂过雪原,带来远处蓝花绽放的细微声响,像是大地在低语。
“但现在不一样了。”萧炎转头看她,目光清澈如初,“我不再怕流泪。也不再怕被人看见脆弱。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永远不倒,而在于每一次跌倒后,仍有勇气说出‘我需要帮助’。”
薰儿笑了,眼角有泪滑落,却不急着擦去。她仰头望向天空,云层裂开,星光倾泻而下,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回应这扇门的开启。
就在此时,古井方向忽然传来一阵轻微震动。
两人同时蹙眉。按理说,七片残魂已封,静默协议瓦解,连守密者的执念都已消散,古井应归于沉寂。可此刻,井水再次泛起涟漪,一圈接一圈,节奏规律得近乎刻意。
萧炎神色一凛,焚诀瞬间流转周身。他快步走向井边,蹲下身,凝视水面。起初,倒影仍是蓝天白云,可片刻后,影像开始扭曲,浮现出一段陌生的画面:一座青铜高台,矗立于无边荒漠之中,台上立着一块石碑,碑文正是逆命之门前的铭文,但末尾多了一行从未见过的字迹:
>“门开三重,命逆一时;然真终将腐朽,静默永生不灭。”
“这是……预言?”薰儿低声问。
“不。”萧炎摇头,“是挑衅。”
他猛地抬头,望向远方天际。三千言屋的共鸣网络仍在运转,可他察觉到一丝异样??某些节点的频率出现了微妙偏移,像是有人在暗处试图篡改信号。更令人心悸的是,南境传来的共情波动中,竟夹杂着极细微的“否定”情绪,仿佛有人开始质疑:**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眼泪吗?**
“他们还没死。”萧炎沉声道,“静默协议的核心,并未真正覆灭。它只是……换了形态。”
“你是说,它已经渗透进了共情体系本身?”薰儿瞳孔微缩。
“没错。”萧炎站起身,眼神冷峻,“当一种信念被推上神坛,它就可能变成新的枷锁。人们开始认为,‘必须倾诉’才是正确,‘保持沉默’就是背叛。于是,另一种压迫悄然滋生??以‘真实’之名,强迫他人暴露内心。”
他想起前日收到的一则消息:一名少年因拒绝进入言屋而被同龄人孤立,甚至被老师约谈,称其“心理封闭,危害集体共情平衡”。那一刻,他便已察觉不对。可他没想到,敌人竟如此狡猾,借共情之名,行控制之实。
“这不是回归静默,而是制造新的‘伪真实’。”萧炎握紧拳头,“他们让我们从‘不敢说’,变成了‘不得不说’。自由再次被剥夺,只是这一次,披上了救赎的外衣。”
薰儿脸色苍白:“若真是如此,我们亲手建立的一切……正在自我腐蚀。”
“那就必须斩断腐根。”萧炎转身看向她,“我要重启言屋核心协议,加入‘自愿原则’??任何人有权选择沉默,也有权选择倾诉。共情不应是义务,而应是发自内心的连接。”
“可这样一来,会不会有人重新退回沉默?”
“会。”萧炎坦然道,“但那也是他们的选择。真正的自由,不是所有人都说真话,而是每个人都能安全地做出自己的决定,无论说或不说。”
薰儿凝视着他,许久,终于点头:“我支持你。”
当夜,萧炎以焚诀为引,将自身灵魂接入共情网络核心。三千言屋同步响应,光芒交织成网,覆盖整片大陆。他在网络中央发布新律:
>**第一:言说即自由,沉默亦自由。**
>**第二:共情非强制,理解先于评判。**
>**第三:逆命之门已启,但路,由你自择。**
法令下达瞬间,全球共情网络剧烈震荡。一部分人欢呼,如释重负;另一部分人愤怒,斥其“背叛初心”;更多人陷入沉默,开始反思: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真实?
三天后,皇城广场爆发大规模集会。支持者与反对者对峙,口号此起彼伏。有人举着“还我倾诉权”,有人高呼“拒绝情感绑架”。冲突一触即发。
就在局势即将失控之际,一道身影缓步走上高台??是那位南境老妪。她已百岁高龄,拄着拐杖,第十盏油灯挂在腰间,灯火摇曳却始终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