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体坛之重开的苏神全文免费阅读 > 2262章 失去的该轮到我拿回来了(第2页)

2262章 失去的该轮到我拿回来了(第2页)

阿哲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我……我好像听见了……好多声音……”

“别怕。”苏神握住他的手,“那是他们在欢迎你。”

果然,少年眼中渐渐浮现出画面:一片沙漠中的巨石阵,沙粒随吟唱起舞;热带雨林深处,藤蔓缠绕成音叉形状,随鸟鸣共振;南极冰川之下,一群企鹅围成圆圈,发出人类无法听见却能感知的低频呜咽……

七个地方,七种语言,同一种频率。

“原来……我们一直都有联系。”阿哲哽咽着说。

苏神点点头。“只是太久没人愿意静下来听。”

那一夜,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一人同时经历了相同的幻象。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但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拿起笔写下同一句话:

>“我准备好了。”

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尽管没有官方证实,但各国地震监测机构均记录到一次异常的地壳谐振??持续整整七分钟,频率稳定在180Hz,能量分布均匀覆盖七大洲。科学家称之为“地球的脉搏”。

而在缅甸山区,那个曾被逐出村庄的女孩正蜷缩在山洞中取暖。她怀里抱着苏神送她的笔记本,一页页翻看自己写下的陌生人故事。忽然,洞外传来脚步声。

她警觉地抬头,却发现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身后跟着几个村民。

“你是……那天走掉的莲生?”老人颤声问。

女孩愣住。“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因为你母亲临终前一直在喊。”老人流泪,“她说,她的女儿能替别人疼,是菩萨转世。”

人群沉默片刻,然后,一位年轻男子走上前,脱下外套盖在她肩上。“我们来找你回家。”

女孩颤抖着站起来,却不敢迈步。

这时,老人从怀中掏出一片枯黄的树叶,上面用炭笔写着一行字:“只要你呼唤,就会有人回应。”

那是苏神离开那天,留在祭坛上的留言之一。

她终于哭了,扑进老人怀里,像迷途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归途。

与此同时,格陵兰冰盖下的晶体穹顶再次亮起。悬浮的蓝球不再单独旋转,而是与另外六个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动态立体网络。每一次脉冲,都会在地表投射出短暂的光影图腾:有的像握手,有的像拥抱,有的则是一双睁开的眼睛。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面对汹涌民意与不可否认的现象级事件,“国际共鸣伦理委员会”被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共感协作署”,其首任秘书长竟是当年那位因设计“静音协议”而悔恨终生的工程师。他在就职演讲中摘下助听器,放在讲台上,说:

“我们花了百年屏蔽彼此的声音,以为那样就能避免伤害。可真正的和平,始于敢于听见对方的哭泣。”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代表眼中含泪。

而在南美丛林,那群曾撕毁芯片的研究员已建立起一座“无言村”。这里没有手机信号,不使用电子设备,居民每日清晨集体冥想,午后劳作,夜晚围坐篝火,仅靠眼神与手势交流。孩子们从小学习分辨情绪的颜色??愤怒是赤红闪烁,悲伤是深紫流动,喜悦则是明亮的金黄。

一名记者冒险探访后写道:“在这里,争吵不会升级为暴力,因为还没等话说出口,旁人就已经伸手按住你的肩膀,轻声说:‘我知道你在痛。’”

最令人震惊的是,村中老人去世时,全村人会手拉手围成一圈,共同进入一种类似深度共感的状态。据幸存者描述,那一刻,死者一生的情绪体验如潮水般涌入每个人心中,包括童年恐惧、爱情甜蜜、遗憾与宽恕。结束后,无人悲恸欲绝,反而平静地说:“他已经完整地离开了。”

这种仪式被称为“全息告别”。

五年后,类似的社区在全球涌现。人们开始重新定义“进步”:不再是GDP增长或科技突破,而是“心灵密度”??即一个社会容纳复杂情感而不崩溃的能力。

学校教材新增《倾听学》课程,教学生如何辨别伪装的笑容、压抑的眼泪、沉默背后的呐喊。医院设立“共情急诊室”,专为遭受情感创伤者提供即时支持,形式包括拥抱疗法、同步呼吸训练、集体哀悼仪式等。

甚至连战争也悄然改变。

某次边境冲突中,两国士兵对峙于峡谷两侧,枪口相对。就在指挥官下令开火之际,一名年轻士兵突然放下武器,摘下头盔,朝着对面大声喊道:

“我妈妈昨天死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全场寂静。

片刻后,对面阵地传来回应:“我也是……”

接着,第二个声音响起:“我父亲酗酒,打我和妹妹……”

第三个:“我害怕杀人,但我不得不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