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摄政公的嫡亲弟弟,那一位征北将军的存在。更是让恒氏的权利也是大大的拓展了一回。
大晋天子司马元曜呢?
他放手了一些东西,当然,他同样得到了摄政公和谢国丈的一些补偿。至少,他夹袋中的一些心腹得到了一些官位,在权利的漩涡中又是陷得更深了。
第209章
宣文十四年,夏末。
关于大晋朝的征北将军的北伐事宜,哪怕东屠国与大魏朝已经交战了。东屠国在前线的君王刘长石还是得到了此等消息。
这等消息非常的重要,那关乎了大魏朝的内部动荡和外部环境。
&ldo;大晋吗?倒是拿捏好时机。&rdo;
刘长石对于大晋朝的北伐比较看好的。因为,这等时机拿捏的太好了。这选在了东屠国与大魏朝的交战时候。这等时候,不管是大魏朝和东屠国哪一方都已经打出了真火来。肯定没哪一个朝廷的上层会选择了退让。
社稷天下,家国天下的时代,朝廷退不了步的。这是争天下。
至于说大魏朝的内部?
大魏朝是三面楚歌。
外有大晋朝和东屠国两个直接的交战敌人,内还有流民的动乱。
特别是去年,东屠国的一战,战胜了大魏朝一只部族军队。那一战,打破了大魏朝的部族军不败的神话。
因此,大魏朝在此等时候,已经是颓尽显了。
刘长石此等时候,对于大晋朝的进局看得明白,大晋朝是捡了便宜时候,准备进场吃肉。不过,那又如何呢?
于东屠国而言,亦然是有利的。
彼时。
大魏朝的京城。
大魏朝的上层朝廷内重臣之中,已经有些人心慌慌了。
左右丞相这时候再闹矛盾,那也是内部矛盾。而今是外部生了锋烟战火,两线外部作战从来都是难事。
两面被夹攻,对于大魏朝而言,这是危机的时刻。
大魏朝的大皇帝自然是召集群臣,想法子得打败了东屠国和大晋朝的各自进攻。
朝廷上的议论,详情肯定不会传到了民间。可有些人,注定了是容易知道了实情的。
左丞相府。
后院的女子间,除了争风吃醋外?
外面的风雨于她们而言,同样是惜惜相关的。家族重要否?自然是重要的。毕竟,家族是掩风挡雨的地方。
不管是婆家,还是娘家,都是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