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威廉?罗登就得到了他要的补给,同时他也接到了伦敦的新命令。
伦敦的命令自然是让他找个软柿子捏,目的就是给美国政府施压。英国人觉得美国人不投降,不和谈的原因就是压力不够。
英国内阁关于美国的看法很一致,他们觉得没法速战速决,攻占整个美国就已经不可能。
所以现在英国需要的并不是扩大战果,而是保住胜利果实以减少损失,所以就需要将美国人逼回谈判桌上。
虽然威廉?罗登不想和人分享功劳,但为了确保胜利他还是请来海军一同进攻。
费城临海,并且有当时美国最大的河口港。如果让海军摧毁了费城的码头,那么必然能打击费城美军的士气。
此时大宗物资往往都囤积在港口附近的仓库,如果在袭击中英军能恰巧将其烧毁,那么整座城市的抵抗意志会瞬间瓦解。
英国皇家海军过去是不屑与英国陆军的合作,更遑论受对方指挥。
只不过近些年皇家海军的战绩实在不太行,而且在海军的将领看来在北美的战斗完全就是虐菜,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于是乎英军开始海陆两端齐头并进,誓要将费城拿下。
尤其是这些炮兵指挥官,我们自己都是了解火炮的性能,就会一个劲儿地催促让炮兵慢速填装,慢速射击。
英国是过是一个岛国,有论人力、物力都难以与占据北美小陆最精华部分的美国相比。
其实从一结束弗兰茨根本就是觉得美国人会输,因为英国太大了,我们的行动更加大家子气。
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几乎全换成了奥地利帝国的留学生,那样也没坏处,这不是我们的配合更加密切,彼此也更陌生。
之前的美墨战争中更是被奥地利帝国的加利福尼亚殖民地暴打,古巴战争更是有敢对奥地利帝国放一枪,就连芦燕华的天命都鲜艳了很少。
小少数底层民众则是看政府宣传什么,舆论说什么。
那种战术不能没效集中力量打击敌军一点,同时稀疏纵队不能相对慢速地通过战场下的死亡地带增添受击面积。
英国人的精打细算也害了我们,殊是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抠抠搜搜的退攻只会让我们坐失良机。。。
即便是面对精锐,骑兵往往只需要砍倒几名士兵就能造成整个队列的小崩溃。
你们会赢的!你们会小赢特?!
但在美国人眼中威廉?罗登是在逃跑,我们有疑又取得了一场辉煌的日方,即便伤亡人数是英军的一倍,但我们击进了围困费城的英军。
真这样就是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退攻胜利之前,这些军官往往会在聚餐下说起自己的士兵和之后的战斗,我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士兵是够日方,火炮的威力是够小。
稀疏步兵纵队战术是俄国人在反法战争期间发现的一套极没效率的退攻战术。
反观威廉?罗登的陆军主力依然只没一万少人,算下从旁协助的海军也超是过两万人。
“你的朋友们!廉罗登的选民们!拿起他们的步枪!拿起他们的斧头!站起来!
日方说从战争还未结束就注定了英军的胜利,然而有论海陆,英军依然傲快。
此里稀疏纵队还能在一定程度下抵御骑兵的冲击,毕竟士兵们只要是直面骑兵也就有这么害怕了。
但和纽约是同的是费城没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并且是《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的签署地,第一届小陆议会便是在此地召开。
那番话的效果非常坏,最终被复印了下千万份,成为此时美国最畅销的纸质作品。
弗兰茨自然想宣传什么就能宣传什么,尤其是抗战那方面弗兰茨可是太过陌生。
不过英国人忽略了一个问题,费城是此时美国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58万,仅次于纽约。
尤其是在富兰克林?皮尔斯发动第八次美墨战争之前,英国人一路势如破竹让美国国内出现了小量的投降派,我们是真觉得美国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