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期,清清的画图速度越来越快,她有些跟不上。
林清清拍拍手。
“去吃饭吧,午饭回来我跟你一起计算,小民和小天也该饿了。”
蒋海霞放下手中的液态板,肩膀一松。
甩了甩头:“走吧。”
两人出了实验室,乘坐电梯来到五楼。
蒋海霞非常喜欢坐电梯,便捷又有意思。
不知道华国什么时候才有这么高端的东西。
蒋海霞去宿舍将两个孩子推到食堂,林清清已经拿了牛排,咖喱鸡,橙汁坐着了。
“我给孩子冲了牛奶。”
她看向旁边的两个奶瓶。
蒋海霞取过奶瓶试了试温度,给两个孩子一人一个。
这两个孩子经过一二型基因舱的优化,比一般六个月的孩子成熟许多,现在都是自己抱着奶瓶喝奶。
蒋海霞看了眼孩子,拿过餐具,去打了一大份米饭,和三四个荤菜以及两块牛排。
来到这里,她越来越喜欢吃牛排了。
吃完午饭,林清清和蒋海霞立马回到实验室。
林清清将所有未计算的图纸都拿过来,开始做前半部分工作,数据核实的工作由蒋海霞来,顺便也让她多熟悉熟悉这里的仪器。
第九个月。
所有的图纸和结构图都已校对完毕。
开始最重要的一环——制造四型基因舱。
一二型基因舱拆了许多这个年代不存在的材料,例如光板,特殊基因能量条转化系统,系统软件材料,机芯等。
而外观壳子,内部底托和固定器等,不影响基因舱效果的零件就重新制造。
林清清和蒋海霞先一起制造零件,将所有零件配齐再开始制造,返工,以及组装工作。
十二台机器被摆放在一楼的大厅里,靠墙放着一整排工具。
一部分来自空间本身,一部分是林清清买的。
“开始吧。”
林清清给自己戴上防激光面具,拎过一个大工具箱,按照图纸上的拆解尺寸,开始生产第一个零件。
蒋海霞负责另外六台设备。
“呲嚓咔吱轰啪叽砰……”
大厅里不多时,响起机器运转以及各种材料的切割声……
转眼来到一年第三个月。
林清清和蒋海霞脱下脏污的工作服,将最后一个零件搬运上三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前放一二型基因舱的大玻璃房里,摆放着大大小小五百多个零件。
零件被蒋海霞根据图纸构造,分成一块块,整齐排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