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依命,把她带走。
“大胆董清!奉谁之俞,竟敢愉入边境,冒充本邦人民,并串同汝女董雅仙,前来投考女邦主,还不快快从实招来!”赫芳喝道。
蕈清跪着道:“大人,冤枉!小民实是本邦人氏,世居蛮岭山坳村,此事可向村长王孝查问。”董清辩护道。
“传王孝!”赫芳高声道。
不久,王孝进入法庭,走到赫芳的案前,立即跪下叩头道:“小的拜见大人!”原来在开庭之前,他早已被传来到京城候审。
“王孝,旁跪的人,你认识吗?”赫芳说着,向董清指丁一下。
王孝回头一看,道:“他就是董清,小的怎会不认识!”
“他是山坳村的人吗?”赫芳问道。
“是。”王孝答道。
“从前他住在那里?”赫芳道。
“董家居住本村,已历数代之久。”王孝道。
“传原告人菩提子!”赫芳高声命令道。
菩提子手巾拿着一条长木,应声而出,走到主审官的案前拱手立定。
“菩提子,你怎知董氏父女不是本邦人氏?”赫芳道。
“启禀大人!下官在上月三日到蛮岭山坳村附近,收集民谣山歌,亲眼看到许多摆夷邦的百姓纷纷迁入本邦边境,临时建造茅庐木屋,董氏父女也是其中之二。当时下官也不以为意,后来无意中在那批移民嘴里探悉,原来他们觊觎女邦主和女官的尊位,唆使女儿前来投考,企图侥幸得隽,享受荣华富贵。”菩提子道。
“那批移民之中,可有幕后主使人物?”赫芳道。
“这个……下官不知。”菩提子道。
“据山坳村村长王孝供词,董清父女世居蛮岭,井非外邦移民。”赫芳道。
“不,王孝之言有诈,不可相信。”菩提子道。
“何故?”赫芳道。
菩提子答道:“董清若是世居蛮龄,他的住所必已陈旧不堪,现在下官查实他所居之屋,全用新木建造,还不到二个月之久,因此,派了匠人李三拆来一根椽子……”他说着,把手中的木条,双手呈上,当由衙役接了过去,递给陪审官彭志过目后,于是接下去道:“这是物证,此外,另有三个人证。”菩提子道。
“匠人李三,另外二个是摆夷邦的移民,被下官捉来作证。”
衙役听了,连忙出去,不久,带来了三个人证。
“李三,你知道这是什么木料吗?”彭志问道。
“这是椽木,由小人奉了菩提子大人之命,从董清的屋上拆的。”
“你怎知那房屋是董清的呢?”陪审官彭志道。
“众所周知,董氏父女住在那屋里,而且这两个外邦移民,是他们家里的男仆女佣,也可作证。”李三一边说,一边指者那两个男女。
那二个男女听了大老爷的话,放心了,面色变得好看一点。
于是彭志向赫芳作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
“你们叫什么名字,何处人氏?”赫芳道。
“我叫阮生,她是内人白癸,摆夷邦赤岩村出世。”阮生道。
“你们在董家做了多少时候?”赫芳道。
“董清也是赤岩村入氏吗?”赫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