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那些参与建城的役夫百姓都得以停下劳作,从东西大门离开城池,加入那两条声势浩大的密集队伍。
拒北城拒北城。
正门自然在北!
北凉边军战刀所指,徐家铁骑长枪所指。
已经向北二十年!
中原百姓如何认知,离阳朝廷如何算计。
我北凉铁骑甲天下,从不屑理会。
分别以北凉都护褚禄山和北凉道经略使李功德为首的众多文武官员,都已经汇聚在拒北城正门下,架起了云梯,只等将那块覆以北凉徐字王旗的匾额,高高升起,最终悬挂于城头。
一万大雪龙骑军,如白雪翻涌在大地之上。
在袁左宗一马当先的率领下,最先停马于拒北城以北的辽阔空地上。
紧随其后是两支重骑军,脂虎军和渭熊军分别停至大雪龙骑军左右两翼。
最后是何仲忽和周康麾下的北凉关外左右骑军。
马蹄雷鸣之后,是短暂的寂静无声。
不知是谁最先抬起头望去。
所有人都看到遥远处的天空,一抹璀璨白虹缓缓划破天际。
那道白虹轰然落在城头!
等到他现身露面之后,李功德和褚禄山相视一笑,开始让人抬起匾额。
那个年轻人等到巨大匾额悬在城门之上后,缓缓抽出腰间战刀。
与此同时,城下骑军,人人默然拔出北凉刀。
水深而无声。
北凉铁骑的马蹄声,便是天底下最雄壮的战鼓声。
徐刀。
拒北。
……
那一幕场景。
大戟横江。
再过百年千年,亦是大风流。
第385章老子儿子
城头大阅和挂匾之后,经略使李功德便领着徐凤年去往临近南门的大将军藩邸,主御道贯穿南北,城内文武衙署都位于藩邸两翼,一路上身为两位总督城官之一的李功德滔滔不绝,说起这座边关雄城的主城墙高度、夹城复道的长度、城头床弩张数、箭矢甲胄库存量等等,堪称如数家珍,精准得就像是在汇报自家某某箱子放了多少银子、某某柜子搁有多少颗铜钱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