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三就活得不错。
在扬州城里,敢叫他“于小三”的人,还真的没几个,细数起来,绝对超不过二十个,包括知府老爷,有次审他时唤了他一声于小三。
于小三也没有什么别的能耐,但扬州人谁要是得罪了他于小三,说不定家里就会失窃,厨房就会失火,女儿就会“走失”。
于小三活得不错,他的一帮朋友们也活得不错,只不过这些年来他们都已发了家,开始要面子讲气派了,往日的泼皮勾当已不常干,甚至于有时还掏出钱来造点福做点善事。
也没人追究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反正他们有钱,有钱的人就有道理、有面子、有派头。
这个世界好像就是这样,只要你有钱,就有人捧场,说你的好话。
于小三等人闲得久了,身上痒,心里也痒,以前的勾当做上了瘾,一旦全丢开,实在难受之极。
这天夜里,于小三推开第十一房姨太太汗淋淋的身于,顾不得她还在呻吟蠕动,胡乱套上衣衫,重重往地毯上吐了口浓痰,破门而去,丢下她一个人难受。
于小三实在是憋不住了,他实在想再做一票“生意”。
他走到前厅,大声道:“小王,小王你死哪里去了?”
一个白白净净、胖乎乎的、文文静静的年轻人站起身,微笑道;“我一直在这里。”
于小三倒吃惊了一惊:“你刚才在哪里?”
小王道:“我一直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于小三哈哈大笑。
小王道:“三爷一向眼界高,而我也实在太不起眼了。”
于小三拍拍他肩头,大笑道:“你真会说话!哈哈哈,你放心,你的那些书,那些文章。那些事,由我们撑着!
哈哈哈。”
小王感激地道:“多谢三爷成全。我以后一定再多为三爷和三爷的朋友们多写几本书。”
干小三道:“那时候你就成大名人啰,是个大秀才啰!哈哈哈。”笑声一顿,又道:“你是不是马上就走?”
小王道:“是。”
于小三拍了拍他肩头,赞道:“好!”
其实这句“好”赞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但小王知道,这是于小三表示诙谐的一种手段。
小王认为于小三这类人最懂诙谐。
于小三道:“你出去告诉我的那些跟班,让他们去通知小胡、小九、小皮他们,马上到我这里聚一聚,就说我蛮想念他们的。”
小王道:“是。三爷真是够义气的人。”
于小三哈哈大笑。
小王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了争吵声和打闹声,于小三吃了一惊,刚想冲出去,一个书生已拎着小王走进厅来,身后是一批鼻青脸肿的家丁。
于小三只看这白衣书生一眼,就知道这个书生惹不得,而且是千万惹不得。
于是于小三大声道:“你们这些奴才跟进来干什么?
还不快给这位公子认错?”
那批家丁怔住了。
白衣书生微笑道:“算了。”
于小三连忙拱手,赔笑道:“公子大人大量,于某十分感佩。……你们还不快滚!”最后这句话,却是板着睑冲那些家丁吼出来的。
白衣书生不告而坐,手中仍提着小王,微笑道:“阁下想必就是于小三于三爷?”
于小三虽有点不满他的傲慢,但也只好忍了,赔笑道:“正是,正是,公子是?”
白衣书生淡淡地道:“本人来自江湖,江湖中人,难得有用真名对人的,于三爷不妨省省。实在要问,本人也只好指血为胜,鲜血的血。”
于小三脸都白了:“血…·、·血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