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什么时候 > 第三章 马谡之死32(第4页)

第三章 马谡之死32(第4页)

孔明沉吟了半晌,说道:“先把马谡羁押起来,我向陛下请旨,然后再行决断。”

命人把马谡押下去,关在中军帐中,命向朗派人看守。

众人心里都想的是,丞相这是有意保全马谡的性命,如果是请旨决定,陛下怎么会驳丞相的意呢?

孔明对众人说:“这次北伐失利,主要是因为我用人不淑,识人不明,当年先帝驾崩前就跟我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但我没有听从先帝的遗命,也没有听众将的劝阻,导致此败,我已经决定上表,请求陛下降我三级,以督厥咎。请蒋公琰回成都把我的上奏带回朝廷。”

蒋琬劝道:“胜负乃兵家常事,丞相不可自责如此。”

孔明摇头道:“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

众人不好再劝。

于是,孔明上表后主,言:“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

对于马谡的罪过,则说“长水校尉马谡违命失机,街亭丧师,为此败之关键,如何处置,请陛下裁处”。为了避嫌,并没有给出对马谡的任何处理意见。

对于孔明的上书,后主的回复旨意令人玩味,他先驳回了孔明自贬三级的请示,但是对马谡的处罚问题,却说:“长水校尉马谡,刚愎自用,街亭之失,罪莫大焉,治军应循法度,相父请自处之。”

虽然最后说的是让孔明自己决定,但是前面的话,却是不想轻饶马谡的意思。

后主的这个旨意对马谡非常不利,也让丞相府的众幕僚们非常意外,因为丞相有假节之权,要杀马谡自己就能决定,能上书到成都,就是证明他有意放马谡一马,但是一贯在旨意中打哈哈、事事遵相父之言的后主这次居然言辞坚定而激烈,言下之意竟然是不同意饶马谡一命,这和平时的旨意有明显的风格区别。

廖化觉得,这可能是后主想剪除马谡这个孔明的羽翼和麾下的重要谋士,陛下现在也是越来越有主见了。

这会好不容易利用廖化的劝解下得来台的孔明,又被架在火上烤了。

马谡的命危在旦夕,廖化正在私下考虑怎么才能再帮马谡一把的时候,向朗来报,马谡居然脱逃了。

罪臣脱逃是大事,孔明震怒,他知道向朗平日与马谡关系最好,不排除是向朗私放的马谡,立刻下令向朗停职。

廖化心道不妙,这会老向也要跟着倒霉了,而这个冥顽不灵的马谡,则是必死无疑了。

向朗是关兴的岳父,平日里是个好好先生,人缘不错,对廖化也照顾颇多。廖化赶紧私下劝孔明,说这件事可能跟向长史没有关系,向朗跟随丞相多年,劳苦功高,不应该因为这种小事就停他的职。

孔明说道:“元俭,我大汉以法度治理国家,井井有条。但此番北伐败绩追责,就是因为我一点点想饶过马谡的私心,导致众将不满,平时很守规矩的巨达也来为不法之事,这都是我这个头带的不好。这件事必须严办,以彰法度之明,你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了么?”

廖化点点头:我明白了,丞相。

孔明下令,各州郡抓捕马谡,抓住者赏金五十斤,而向朗则免去丞相府长史之职,遣回成都。

马谡最终在剑阁落网。原来他想潜去永安看看兄长马良的墓,最终没能逃过抓捕。

马谡被押解回沔阳,孔明又看了他一眼,心内十分不舍,长叹一声,命军士推出去斩首。

廖化看孔明此时竟然背过身去,默默流泪。心内不住暗自的佩服。

孔明转过身对众将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众将应引以为戒。”

将首级遍示各营,用线缝在尸首上,具棺木葬之于沔阳,亲自修祭文享祀;将马谡家小加以抚恤。

孔明再度上表,言辞恳切,请求贬官三级。连赵云也上表,说因他是军队二号人物,也是斜谷出兵的偏师统帅,北伐之败,难辞其咎,请求贬官。

后主拗不过,只好下旨,孔明贬官三级,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军马,赵云贬官一级,免去征南将军之职,改任镇军将军。

蜀汉帝国的第一次北伐,随着孔明和赵云贬官,向朗免职,马谡被斩,而落下了帷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