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王夫人又惯会做表面文章,所以在薛宝钗的印象里,贾赦就跟他哥哥薛蟠一样,是个好色又不中用、只会浪费钱财的玩意儿。即便进了京、住进了贾家,薛宝钗也改变不了对贾赦的印象。
因为在他接受的教育里面。讲究的便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和万事兴,跟贾赦这样兴师动众把家丑宣扬得到处都是甚至把家业都交给外人的。如果不是蠢货就是疯子。
贾赦显然不是疯子,所以被薛宝钗当成了蠢货。在薛宝钗的心中。贾赦也的确不如贾政。
不过,即便薛宝钗一度把贾赦当成了蠢货,只要他和他的家族还要依靠对方,他就会收起恭恭敬敬地对待贾赦这边的每一个人。
薛宝钗打算好了措辞,正要张嘴,就听见林之孝家的急匆匆地赶来:““老太太大喜大喜,老爷已经晋了荣国侯,二爷也封了一等子爵,不止如此,我们二姑娘也晋了一等郡君,倩大姑娘封了县君,就连清姑娘也封了乡君。这会儿老爷二爷与姑娘们在宫里领宴,唱旨的小黄门已经在荣禧堂等候了。”
贾母一听,立刻叫人去设香案,又派人去通知贾清,自己也忙忙地换了衣裳,又问:“二丫头晋位,我倒是明白,毕竟二丫头是老大的闺女。可是倩丫头和清丫头是怎么一回事情?”
林之孝家的答道:“方才外子也是这么请教那位公公的。那位公公说,倩大姑娘得了二姑娘传功赶赴边关,正好救了长乐公主。万岁怜惜长乐公主,加上二姑娘谨慎知度,得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两位老圣人的好,故而倩大姑娘与清二姑娘都得了体面。”
贾母一听,心中更加高兴。
很快,贾母就装扮好了,带着刚刚赶到的贾清去了荣禧堂。果然,那个公公很客气,就是拿着林之孝送上的荷包,他还客气地推辞了一下才收下。
“太夫人请放心,贾郡君和贾县君如今都在长乐公主身边。公主殿下非常喜欢府上两位姑娘,已经开口求了万岁人,让贾郡君与贾县君在宫里多留几日。”
贾母又惊又喜又是为难。惊的是孙女儿竟然在宫中、在长乐公主的身边;喜的是,被公主选中作为伴读,这样的身份可比什么才人赞善之类的女官高多了,将来就是结亲也能够抬高身份;为难的是,既然被公主选中,那么将来成为后妃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宫里最是讲究规矩,作为父亲,皇帝可不会纳女儿身边的人为妃,作为兄弟,那些皇子们也不可能染指妹妹身边的人。那对他们的风评可不好。
这样胡思乱想着,贾母不自觉地出神了,即便林之孝已经送小黄门出去了,贾母还在发呆。
看到这一幕的薛宝钗感情最是复杂。
薛宝钗素来是有青云志的,不仅仅因为薛家需要他这么做,更重要的是,他心中不甘、不想屈居人下。可薛宝钗也知道,他的身份低微,很多地方他去不了,就是那些宫妃们,也多是喜欢模样不出挑的来给他们做绿叶,而不是选一个极为出色的反而衬得他们成了绿叶。
他薛宝钗若是进了宫,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成为公主郡主身边的大宫女而已。
问题是,他最后还是望宫门而叹,可是这府里两位姑娘,却都进了宫。
薛宝钗很清楚,他当初就是真的参选了、也进了宫,即便最后做了公主身边的女官,那也只是个有品级的丫头而已,就是得到了公主的完全信任,也不可能跟公主在一处坐着。而跟贾玖贾倩这样的,则属于女伴的性质,就是公主公开承认这段友谊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事实。友谊是有社会地位和阶级之别的,而利益则不是。
跟原著里面王熙凤跟平儿,关系就有些不正常。没错,看着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主仆两个,王熙凤和平儿的关系其实是相当不正常的。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平儿是贾琏的妾,无论是什么原因,妾的身份注定了平儿要跟王熙凤抢男人,也注定了个人会有利益冲突。王熙凤对平儿那么信任,也注定了他会被平儿背叛,哪怕平儿不是有意的。最好的证据就是对待尤二姐的态度和平儿的好名声。相反,王夫人跟周瑞家的这样的关系,才是正确的。
薛宝钗想进宫,无非是想成为皇帝的后妃,可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就是参加宫女选拔也要花费一番力气,更不要说成为宫妃了。他也只能先去贵人身边,然后再想办法接近皇帝,引起皇帝的注意。薛宝钗很清楚,凭自己的才貌,要想引起皇帝的注意,这并不难。问题是,他既然拥有如此出色的容貌,那么,如何躲过别人的算计就成了重点。成为公主身边的宫女,好歹还安全些。
薛宝钗会将注意打到诸位公主身边,那也是看多了身边的例子。别说王熙凤,就说他们薛家,原著里,他薛宝钗身边的丫头还是他哥哥的妾呢,而且还是过了明路的妾。更不要说史书上写的那些拉皮条的公主们。
薛宝钗绝对想不到,他会有这样的印象,完全是二三十年前的王氏女太过风光。实际上,即便是皇家,皇帝也不会收用女儿和儿子身边的人。
就在薛宝钗胡思乱想的时候,贾赦回来了,这荣国侯府宾客盈门络绎不绝,更有那求庇护的地主老财和商人捧着地契、房契、铺面契约文书来求投靠。贾赦收下了各色礼物,却拒绝了那些投靠的人。他跟负责整理自家产业的官员们交割之后,再度开始了宅男的日子。(未完待续)
001归来
京师贾家,贾母依旧坐在荣庆堂里,做着高高在上的太夫人,身边依旧不缺晚辈们奉承讨好,但是贾母并不开心,刚开始的时候,他不过是每日在佛前点三炷香,求神佛保佑他的儿子能够早日归来,到了后来,不但让贾宝玉的干娘为他点长明灯,自己也开始斋戒。
贾母是贾家的太夫人,他这一斋戒,下面的小辈们自然就坐不住了。
就是愚钝如贾政,在贾母进入斋戒后的第二个月,他就来了贾母面前,打听原因。
贾母看着这个须发花白的次子,就想起了另外一个儿子,叹息一声,这声音也软了:“还能怎么样呢?刀剑无眼,你大哥又在这么个年纪上了战场,我这个老婆子如何不担心他?二丫头也是,也不知道现在好不好。”
贾政连忙道:“都是二丫头不好,明知道老太太离不得他,他还敢住到山上去。等大哥回来了,儿子一定叫大哥责罚他为老太太出气。”
贾母看了这个儿子一眼,没有说话。
知儿莫过母。
贾母能够在这太夫人的位置上做得稳稳当当的,固然是因为他是贾赦贾政兄弟的母亲,更重要的是,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
贾赦虽然不是贾母亲手养大的,可就凭贾母对贾赦的了解,每一步都走在贾赦可以接受的最大范围之内,就跟煮青蛙一样,一点点地让贾赦退让。所以,贾母要让王夫人做荣国府的当家夫人,贾赦就拿出了账本和钥匙;所以贾母要抬举贾政王夫人,贾政王夫人就住进了荣禧堂。
从小没有养在身边的贾赦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贾母亲手教养大的小儿子?
贾政是什么样的人。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