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点懵:"?"更懵的是,自己的出场居然这么叫人不爽。
他大大冷哼了一声:“什么呀,早知道,我就和十七弟一起投了,搞不好,还能在历史上白得个和四哥‘三分天下’的逸闻呢。"
而朱棣与朱权,并不想成为‘三分天下’的另两位主角。
朱元璋则在心疼:"唉,这城……这王府,就这样砸了,真是可惜。怎么就不迁几户人过去呢?觉得地方大,随便造,是吧?”
r>朱横则吐槽:"什么啊,搞半天,朱棣你也削藩呐,大侄儿是把这屋子拆了,你再给他们几个馒
头,他们就对你歌功颂德了是吧?"
朱允蚊重重:"没错!"
朱棣冷笑:“那你问问朱植,他讨厌我还是讨厌你。”
朱植重重:“都讨厌——”
朱棣似有若无地指点道:“十五弟,后面我肯定给你修了新王府,但大侄儿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毕竟他把所有钱都投入和我的打仗之中了。"
朱植瞬间明白了亲疏远近:"——讨厌大侄儿!不讨厌四哥!"这时候,楚王朱桢缓缓:"?"
嗯?是谁写信告诫我,国家新定,没有余粮,不准修宫殿的?无人在意的角落,郭英悄悄缩了缩身子。
好像那句‘督办时劳役过重’,没有被老朱发现呢。【他朝堂上的人是有点慌张的。
——建文3年6月,宁波观海卫指挥张寿因和客人吃饭时,私下议论国事,"危急皆有北伐之误”,被人举报,杀之。(正值李远烧了百万石德州粮)。
自那以后,无人再敢议论国事。可不议论,不代表这种思想不存在。】
朱棣不满道:"只是私下议论一番,何必杀头?"
朱允蚊:“是啦,要跟着四叔学习,没事多下狱,让他们龙场悟道。”朱棣:"……"
龙场悟道脏了!
【故而,当朝臣商议再次向燕军派遣使者议和时,满朝上下竟无人敢行,只有江西吉安府庐陵人曾凤韶自告奋勇。
他是洪武30年被隐去姓名的春榜进士,建文即位后,封为正七品监察御史。有藩王前来京朝见,是从皇道上跑着进去的,没有下马拜。
较为失礼,但曾凤韶在朱允蚊旁边进谏:"外头的大殿应该展现君臣之礼,在宫中只论叔侄之情”。
别人听到了都很震惊。】
朱棣转脸笑了:"多么有亲亲人伦之情,大侄儿,你应该将他重用啊!"朱允蚊拒绝回答。
【曾凤韶抵达燕军所在地,燕军拒收包裹。
>曾凤韶又把书信塞到竹节里面,扇风送进去(疑似放在水上流进去?)燕军仍装死。他别无他法,只好回家。
后来朱棣即位,听说了那则叔侄轶闻,认为这位监察御史很“直”,想招他继续干活。
曾凤韶两次拒绝,刺血书于衣襟:“我生于庐陵,素负骨鲠,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于地下,而不愧于文天祥(庐陵人)”。
嘱咐妻子不要换衣服。遂自杀,年仅29岁,妻子也跟着守节而死。】
这回朱允蚊转-->>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