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再一次结束争论后,气晕了头的王彦章返回自己的营帐后,命人取来地图,开始详细观看起来。
“郓州局势危急,董璋此人却想着在郓城坐观局势变化,若是再看下去,只怕郓州失陷的消息就要传来了。”王彦章还不知道此时郓州已经失陷,不过他觉得自己不能继续坐等,必须做点什么。
“董璋手下的六千多人都有他的亲信将领统领,本将指挥不动;如今唯一能依靠的或许就是本将手中的五百骑兵。”
“郓州距离郓城有八十多里,若是本将以手中五百骑兵突然杀到城下,对敌军发起突袭,到底能不能取得胜利呢?”王彦章在心中筹谋着。
他原本就以骁勇著称,即便如今已经快六十岁了,但丝毫没有减少他的骁勇。
以五百骑兵突袭数万吴军,而且还是吴王杨渥亲自统领的数万精锐吴军,这么大胆的事情或许也就王彦章这种猛将才感去想。
不过仔细思考之后,王彦章却发现若是自己这么去做,成功的可能性依旧太低,甚至可以说十死无生。
当初李存审以八百骑兵突袭朱温的十余万大军,并且用“晋王主力已经抵达”的假消息将朱温吓得连夜遁逃,最终在羞怒之中一病不起。
这看上去是个奇迹,不过李存审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梁军本身就士气低落,并且畏惧晋王大军,再加上各种巧合,最终才让他成功。
而如今的局势却是,梁军士气低落,吴军士气高昂;他们这五百人若是去发起突袭,十有**是要有去无回的。
第六百四十章悲愤
盘算许久之后,王彦章都找不到以五百人解郓州之围的办法,不由得心感沮丧。
就在这时,侍卫进来汇报说,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军,如今已经快到曹州了。
“陛下派张汉杰来督战?难道是本将这些时日的上书起了作用?”
王彦章大喜,这段时间他多次上书陈述董璋拖延战机、拒不出兵之状,希望将其惩处;如今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战,虽说王彦章对张汉杰这人很反感,但在这时候他却满心喜悦。
“快,快去将董璋他们都叫来中军营帐,就说本将有要事宣布!”他当即对侍卫下令。
这段时间董璋自恃手握重兵,对王彦章的军令根本不放在心上;王彦章为了劝他出兵,这些日子每次都是亲自到董璋的营帐去商议军情。
如今王彦章自认得到朝廷支持,顿时硬气起来,开始以主将身份发号施令。
他却不知,此时的董璋营帐里,众将欢声连连,一片庆贺之状。
“恭喜将军,终于成了应援正使,不用再屈居王彦章之下。”
“将军这次升官,一定要好好庆贺庆贺。”
……
是的,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战,但并不是来支持王彦章的,反而是前来罢免他,命董璋为应援正使,以王彦章为其副将。
原来这十多天王彦章大军一直停留在郓城,虽然其真正原因是董璋不愿出兵,而且王彦章也多次上书朝廷,讲明这些情况,但问题是掌握朝廷权柄的却是他的老仇家张汉杰和赵岩二人。
在这两人的编排之下,最后朱友贞认定身为主将的王彦章对于被罢免招讨使一职感到不满,所以故意在郓城迁延时日,不愿出兵;至于他所陈述的董璋之罪,那更是王彦章推脱之词。
而且王彦章身为主将,却不能约束副将,这本身就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不管怎样都不能继续让王彦章担任主将。
最后朱友贞下令以董璋接替为应援使,命王彦章为其副将,并派张汉杰前来督战,并且声称若是王彦章抗命不遵,那就以“畏敌怯战”之罪名直接拿下。
如今张汉杰刚刚抵达曹州便派人将消息送来军中,不过送给王彦章的消息里面只提到他来此的目的是为了督战,而送给董璋的消息里面才将他的真实目的透露,并让董璋做好各项准备。
……
王彦章这边,派出了侍卫去请董璋后,他心中开始盘算该如何用兵起来。
“敌军势大,即便加上六千步兵,但要解除郓州之围也很难。唯一的希望就是趁着敌军不备突然杀过去,最好能突进城中,与守军联合。”
“只要本将带兵杀入城中,就能凭借城池坚守;郓州城中的钱粮积蓄足够,坚守个一年半载都不成问题;到时候中原战局或许会有新的变化。”
王彦章一边等待,一边在心中盘算。
没过多久,却见刚刚派去的侍卫回来了,董璋等人却是一个都没出现。
王彦章不由得沉声问道:“董璋他们人呢?为何还不过来?真当他自己已经成了主将吗?”说到后面,他的语气中已经充满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