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右手,握住了王六颤抖的手掌。
“所有人,都出去。”
屋内,
只剩下君臣2人,还有木板漏风发出的轻哨。
……
“你没有错!”
“理想主义没有错,错的只是空有理想却缺乏符合现实的手段。”
王六浑身剧烈颤抖,很难说是因为病入膏肓还是过于激动。
“水利,为农业根本!”李郁的嗓音略带狂热,“寡人还要挖通淮河入海河道,让千里黄泛区成为粮仓。”
“到时候,寡人把你的墓移到淮河入海河道旁,让你望着那黄淮之水奔流入海。”
王六呼哧呼哧,好似濒死的耕牛。
不过,笑了~
神情轻松,一副彻底解脱的模样。
……
望着这位已经步入死神殿的臣子~
李郁缓慢松手:
“你,安心的去吧!”
颤抖的手掌逐渐静止。
王六的最后一丝生机随风飘散。
李郁起身,
用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声音,自言自语道:
“挖河,功在千秋,难在当代。”
“没有人比寡人更懂这里面的难处。若要打通万里河工,要么是金山银海,要么是尸山血海~”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人,本身是没有差异的。
但人需要适应所生存的环境,故其行为、思想逐渐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过程以百年为单位。
最终,
变化会刻入基因,深刻影响绝大部分后人。
从而可以佐证一个论点:
地理决定经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间接反映在各个方面~
不是徐州人彪悍,而是生在“四战之地”必须彪悍。
不是福建佬爱移民,而是生在“九分山一分田的沿海省份”只能出海。
不是西、葡人天生热爱航海,而是生活在“地无三尺平的伊比利亚半岛”只能将目光投向海洋。
同理,
可以解释很多区域的性格特征,文化特征。
无论历史怎么发展,
或许地理才是根本。
……
精于剖析的李郁何其精明,一眼就看破了威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