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内侍展开朱棣亲笔撰写的《大中华联盟章程》,高声宣读。当读到“设立理事会调解各国冲突”“以永乐新币为外贸结算货币”“大明协助各国建立金融海关”“设立万国学堂培养人才”等条款时,殿内百官无不屏息凝神,眼中满是震惊与敬佩。
“陛下此举,实乃千古伟业!”杨荣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臣以为,联盟一成,我大明将永固万邦之首,天下再无战乱之祸!”
“臣附议!”方宾也上前一步,“如今西洋人已在南洋窥探,草原部落仍有野心,联盟建成后,各国兵力互助,定能抵御外敌,保我东方太平!”
百官纷纷附和,朝会之上,一片赞同之声。朱高炽站在太子位上,看着父亲威严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父亲的格局,远非他所能企及。
朝会结束后,朱棣即刻下令,命翰林院草拟《大中华联盟邀请函》,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国;同时命郑和率领水师主力,带着邀请函与永乐新币的样币、联盟章程的副本,亲自前往南洋、日本、朝鲜等地,向各国君主当面阐明联盟的益处。
郑和接到旨意时,正在南京宝船厂视察新造的战船。听闻皇帝要建立大中华联盟,这位一生致力于航海事业的老将,激动得热泪盈眶:“陛下此举,是要让我东方各国,真正成为一家人啊!老臣定不辱使命,劝服各国君主加入联盟!”
很快,邀请函传遍了东方各国:
致朝鲜国王李芳远:尔国久慕汉风,与大明唇齿相依。昔年倭寇侵扰,朕派水师助尔荡平;今朕建大中华联盟,愿与尔国共定关税、互通贸易、互助御敌,让朝鲜百姓永享太平。
致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持:尔国与大明隔海相望,贸易往来已久。然海寇之患,扰我两国百姓;边境之争,伤我两国情谊。今朕建联盟,愿以永乐新币为媒,助尔国建立金融体系,消弭海寇,互通有无,共保东海安宁。
致安南国王黎利、占城国王巴的吏、暹罗国王波隆摩罗阇三世、真腊国王参烈婆毗牙:尔等国地处中南,物产丰饶,却因土地、香料屡起争端。今朕建联盟,设理事会调解冲突,定关税促贸易,助尔等修建驿道、学堂,让百姓免于战乱,共享繁荣。
致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拉、爪哇国王满者伯夷、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苏禄东王巴都葛叭哈剌、吕宋总督(大明册封)、旧港宣慰使施进卿、三佛齐首领、古麻剌朗国王斡剌义亦敦奔:尔等国靠大明水师庇护,方免西洋人侵扰;靠大明贸易,方得经济繁荣。今朕建联盟,愿助尔等建立海关、发行货币、培养人才,让南洋成为富庶之地,让尔等百姓安居乐业。
致印度天顺朝朱允炆:尔虽为大明藩属,却也为华夏血脉。今朕建联盟,愿助尔完善税制、推广汉化、发展经济,让天顺朝百姓与大明百姓同享太平,让印度成为联盟中重要一员。
各国君主接到邀请函与郑和的当面劝说后,反应各异却最终达成共识——朝鲜国王李芳远当即表示:“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陛下的提议,朕万死不辞!”;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持虽对“以永乐新币结算”有所犹豫,但听闻大明愿助其剿灭倭寇、建立金融体系,也最终点头同意;南洋各国君主更是喜出望外,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拉握着郑和的手说:“若不是大明,满剌加早被满者伯夷吞并了!陛下建联盟,是给我们南洋各国送来了太平啊!”
短短三个月,东方各国纷纷派使者带着国书前往北京,表示愿意加入大中华联盟。一时间,北京城内各国使者云集,驿馆里挤满了前来商议联盟细节的官员——朝鲜使者与日本使者讨论如何共同剿灭倭寇,安南使者与占城使者在理事会的调解下,达成了土地争端的和解,南洋各国使者则围着大明户部官员,询问永乐新币的兑换比例与贷款政策。
朱棣坐在乾清宫里,听着百官汇报各国的响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不是靠战争,而是靠智慧与包容,将东方各国凝聚在一起,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联盟。
“陛下,各国使者都已到齐,恳请陛下定下联盟成立大典的日期。”夏原吉前来禀报。
朱棣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轻声道:“就定在明年春天吧。春暖花开之时,正是联盟成立的好日子。”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明年春天的北京——各国君主齐聚太和殿,共同签署联盟盟约;永乐新币在各国流通,贸易船只在海上往来如梭;驿道上马车奔驰,运送着各国的物产;学堂里,各国子弟一起学习汉文、格物,将来成为联盟的栋梁;战场上,各国军队并肩作战,抵御外敌,守护东方的太平。
“朕这一生,穿越而来,从一个迷茫的孩童,到大明的皇帝,做了许多事。”朱棣轻声自语,“可这大中华联盟,才是朕留给大明、留给东方的最好礼物。朕要让后世知道,永乐皇帝,不仅会打仗、会改革,更会为天下人,建起一个太平盛世。”
暖阁里的烛火跳动,映着朱棣坚毅的身影。这位穿越而来的帝王,正在用他的远见与雄心,为大明、为东方,绘制一幅宏伟的蓝图——这幅蓝图,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慢慢变成现实,成为千古传颂的伟业。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