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又被问愣了,以前还真没研究过这个问题,当即摇了摇头,“臣不知。”
鲁锦伸出三根手指,“精锐弓手需选身材精壮力大者,训练三年可称精锐,若只要十中六的中流之才,也起码需要一年,我哪有那么长时间给他们训练。”
杨恒张了张嘴,第一次知道训练弓箭需要那么长时间。
鲁锦看他惊讶的表情又道,“而火枪的好处的就多了,其一,造一支火枪只需要木头和铁两种材料,现在木铁我们都可以自产,材料不受限制,我想造多少就造多少。
“其二,火枪所用弹丸,其实要比箭矢廉价的多,箭矢需要竹木,铁簇,翎羽,而火枪子弹只需要一小块铅铁即可,相当于只要箭矢的一个箭簇。
“其三,火枪打放不需要弓箭那样拉弦开弓,不需要膂力惊人的精锐,随便找个半大孩子就能打放,降低了遴选士卒的标准。
“其四,练一个弓手,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而教会一个普通农夫打放火枪,最多三个月就能拉上战场打仗。
“其五,火枪的威力足够大,百步外可射杀无甲之人,数十步内即可洞穿甲胄,管你穿的是什么甲,就算你把金国的精锐铁浮图拉过来,到了五十步内照样给你打成蜂窝,试问弓弩有这样的威力吗?或许前宋的神臂弩可以,但神臂弩又能有多少呢?
“这其六嘛。”
“还有其六?”杨恒听的都有点麻了,没想到一个火枪居然被鲁锦说出那么多好处,而且听起来确实有道理,跟弓弩比起来,弓弩简直一无是处。
“当然有,也是最大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武装一个火枪兵的价格,其实要比别的兵种节省的多。
“你有没有想过,若是一支装备刀枪弓弩的军队,那你要打造多少装备,能达到多高的战力?若是刀三枪七,四千人的部队就需要一千刀牌,三千长枪,你这还没弓弩手,缺乏远射兵种,这三个兵种,无论你怎么编排,每个兵种都只有两三千,甚至几百人,对吧?”
杨恒点了点头,总共就四千的话,你分成三个兵种,可不就每个兵种只有那么点人吗。
“给我拿一把火枪来。”鲁锦冲着侍卫喊了一句,当即有人送来一支火枪。
鲁锦在手中摆弄了一下,又将配套的刺刀拔出来套在枪管上,示意道。
“看到了吧,这是火枪,能当弓弩远射,若是全团都用这东西,那就是四千多弓弩手,现在再把刺刀插上,那瞬间又变成了四千多近战刀枪兵。”
杨恒看的目瞪口呆,他以为火枪只能用来射击,没想到居然还有插刺刀变成短枪的玩法。
鲁锦比划了一个刺击的动作,又做了一个用枪托砸人的动作,然后解释道。
“若是全军装备这东西,离的远了能当弓弩手射击,近了又能与敌肉搏厮杀,若是列成枪阵,便是敌军骑兵也能挡得住。
“训练一支这样的火枪部队,能远能近,还能打骑兵,再配上一个营的炮兵,五千人就能当两万人用,一种兵能当好几种兵用,岂不是非常省钱?”
杨恒张了张嘴,彻底说不出话了。
鲁锦还在说道,“你们没见过火枪在战场上的威力,因此心存疑虑,但这东西是我亲自设计的,我非常明白它的用法和威力。
“再说且不论火枪的效果是否真能如我的愿,单论它能替代弓箭,材料不受限制,容易训练成军,就该多多生产,反正我找你们要弓箭,你们也造不出来,不是吗?”
杨恒和包毓闻言立刻点了点头,这最后一句才是关键,别的啥都别说,目前造不出弓箭的情况下,火枪作为弓箭的替代品,自然要多生产一些了。
鲁锦摊摊手,“那不就得了,想办法提高产量,多造吧。”
“是。”两人当即拱手应诺,再也不提反对的话了。
正巧这时许济川也被人叫了过来,鲁锦立刻给他安排新建水力镗床工坊,提高火炮产量的事。
如今全军转为训练和防御,文官体系也要努力筹集各种物资,为渡江战役做准备,再加上如今已是三月初春,接下来必然是一场大生产活动无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