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则主动扛起采购的担子:“明天一早我去小菜场,买最新鲜的太湖鳜鱼、河虾仁,再去‘陆稿荐’买块三层五花肉,保证食材正宗。”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透,巷子里就传来了早点摊的吆喝声。
苏木拎着姨婆传下来的竹篮,踩着青石板路往小菜场走。他按照姨婆的叮嘱,先到东边的水产摊。
摊主是位姓王的老伯,每天凌晨三点就去太湖拉鱼,摊位上的鱼虾总是最新鲜的。
“王伯,要一条两斤左右的太湖鳜鱼,要活的。”苏木笑着说。
王伯麻利地从鱼缸里捞起一条鳜鱼,用网兜兜住:“放心,这条鱼刚到的,你看这鳞片,亮得能照见人,做松鼠鳜鱼最合适。”
接着,苏木又去西边的虾仁摊,摊主是对年轻夫妻,他们剥的虾仁都是手工去线,个头均匀。
“要一斤河虾仁,今天的虾新鲜吗?”苏木问。
老板娘笑着递过一个塑料袋:“刚剥好的,你看这颜色,透着粉,炒出来肯定鲜。”
最后,他去了巷口的“陆稿荐”肉铺,这是苏州的老字号,三层五花肉肥瘦相间,是做红烧肉的绝佳食材。
“师傅,要一块三斤的五花肉,肥的部分多一点。”苏木说。
师傅用刀割下一块肉,称了称:“正好三斤一两,算你三斤的钱,回家做红烧肉,记得用冰糖炒色,香得很。”
回到小院时,王丽已经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起来。她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放进热水里焯水,锅里的水渐渐泛起浮沫。
“苏木你回来得正好,快帮我把梅干菜泡上!”王丽一边撇浮沫一边说。
苏木放下竹篮,从橱柜里拿出姨婆腌制的梅干菜,放进温水里浸泡。
“外婆说做红烧肉加梅干菜解腻,我还是第一次尝试,不知道味道怎么样。”王丽好奇地说。
苏木笑着回答:“肯定好吃,外婆的梅干菜是用去年的芥菜腌的,晒了整整一个月,香味足得很。”
徐佳莹则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处理鳜鱼。她先将鱼去鳞去鳃,再用刀沿着鱼骨轻轻将鱼肉片下来,动作熟练得像个老手。
“做松鼠鳜鱼,刀工是关键,麦穗花刀要切得均匀,炸出来才好看。”徐佳莹一边说,一边用刀在鱼肉上划出细密的纹路,每一刀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
邢梦洁蹲在一旁,帮忙将切好的鱼肉放进料酒和盐里腌制:“佳莹,你这刀工也太厉害了,我连土豆丝都切不好,更别说鱼了。”
徐佳莹笑着说:“多练几次就好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把鱼肉切得乱七八糟。”
厨房里的香味渐渐弥漫了整个小院。
王丽将焯好水的五花肉放进锅里,加入冰糖炒色,随着温度升高,冰糖慢慢融化,变成深褐色,散发出甜甜的焦香。
她再加入姜片、葱段、八角、桂皮,翻炒出香味,然后倒入黄酒和酱油,最后加入泡好的梅干菜,盖上锅盖,小火慢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