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问题就在这儿了,不吃闷亏,那就意味着要报复回去。
要报复,那就必须要考虑双方实力对比了。
陈亮子在信里说的也很明白了,人家是和联胜的。
和联胜啊,在港岛当下,不说是数一数二,也肯定是排名前几的大社团了。
字头下面挂号的小弟,少说也有上千人。
玛的,是实打实的上千小弟的。
这就是这个时代港岛的真实情况,大的社团动辄数千人。
下面还有一些小的社团,人数也得过百了。
也就是油麻地,屯门这些边角地方,还没发展起来,所以都是各个大型社团下面的小弟,或者当地居民组织起来的小势力混乱争斗。
可就是这种的,规模也得在数十人了。
例如那个在后世火的一塌糊涂,无数人想要跟着一起搞钱的豪哥。
其实最开始就是从油麻地起家的,参与社团争斗。
算起来,好像这小子还正是这个时候才冒头。
宁远他们这一批顽主儿基本都是50年51年出生的。
而那个“豪哥”则是55年出生的,看后世资料上报道过,这小子十五六岁就开始进局子喝茶了。
算下来,不正好就是这个时候么。
话说回来,现在各家社团也没有形成固定利益格局,还有的玩儿!
宁远琢磨了片刻后,有些头疼。
他手下能用的也就是这些刀手,如果放在尖沙咀砵兰街或者铜锣湾这些已经形成繁荣商业的核心地带,那就别扯淡了,根本不是他能插手的,甚至,想都不用想。
但,现在这不是在屯门附近吗?
这里貌似还有一些机会。
说实在的,真不是宁远闲得蛋疼就想搞事儿,而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港岛,无论你做什么生意,都离不开这些社团人员的参与。
是的,无论任何行业,都离不开,别说这些小门小户的生意了,李家,何家,和握(拼音念)家,都得依赖这些古惑仔。
当然了,也就是他们更能占据主动权,不至于像下面这些小门小户的商人,被吃的一点儿脾气都没有罢了。
李家撑着的就是这个和联胜还有兴义安这两家。
何家则是水房14k,至于郭(霍)家嘛(他们家有点儿红,代替一下吧),貌似并没有听说过有那些社团参与进去。
郭家家主郭向东,今年貌似也才五十岁上下,倒是和宁远他爹是一辈的。
宁远想到这里后,突然抬头看向了范胖子。
范胖子被宁远这眼神看的有些发毛,咽了咽口水后,小心问道。
“哥们儿,你丫又想到什么主意了,别可着哥们儿一个人嚯嚯啊我糙!”
宁远嘿嘿笑了笑!
(章节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