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赐此剑,是让我等斩奸佞,清寰宇,护持国法纲常,非是逞私欲,行酷吏之事。”
“望诸位谨记,尔等手中之权,身上之职,功勋之基,在于国法,在于民意。”
“触犯者,皆如此獠。”
消息传出,玉京城先是死一般的寂静,旋即哗然鼎沸。
弹劾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向皇宫,堆满了杨盘的龙案。
言官御史、勋贵故旧。
无不痛斥白夜天“滥用职权”、“酷吏行径”、“不教而诛”、“引得朝野动荡,人心惶惶”。
然而,所有的弹劾,都被乾帝杨盘留中不发,如同石沉大海。
甚至在一日气氛凝重的早朝上,面对几位老臣的联名质询。
杨盘当众言道:
“白爱卿依法办事,斩的都是该杀之人。证据确凿,罪有应得。”
“朕赐他先斩后奏之权,便是要他涤荡污浊,扫清积弊。”
“尔等若自身清正,严守律法,何惧锦衣卫之剑?”
皇帝的态度,强硬得令人心惊,也彻底浇灭了许多人侥幸的心思。
众人这才恍然明白。
白夜天这把刀,是皇帝亲手打磨,并且决意要用以劈开旧有利益铁幕的利刃!
那七颗血淋淋的人头,不仅是祭旗。
更是皇帝借白夜天之手,向所有潜在反对者发出的、最严厉不过的警告。
玉京城的官场,瞬间肃然。
原本对“丈量田亩”可能存在的阳奉阴违、推诿塞责。
在这绝对的铁血手段与皇权的明确支持下,化为了表面的、至少是迅速的积极配合。
白夜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深知,玉京城的贪官只是疥癣之疾。
真正的阻力,在地方,在那些盘踞州省、拥有私兵部曲的千年世家。
在那些山门深远、甚至有雷劫鬼仙坐镇的大宗派。
于是,在玉京城的血雨腥风稍稍平息,余波仍在荡漾之际。
三万经过初步整训的锦衣卫,被分批派往大乾各州省。
他们带着统一的丈量工具、特制的登记册簿。
以及白夜天亲自制定的、细致到苛刻的清查章程。
每一队锦衣卫中,都配有精于测算的文职吏员,以及实力不俗的武者或修士压阵。
白夜天则坐镇玉京中枢,灵识似与气运相连,俯瞰着整个大乾的风吹草动。
果然,清查伊始,各地的阻力便如预料般汹涌而来。
阳奉阴违、伪造田册、煽动无知乡民聚众闹事、暗中刺杀落单的锦衣卫……
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一些州府官员,在本地世家的裹挟或利益捆绑下,消极怠工,甚至公然设置障碍。
更有甚者,某些大宗派、千年世家,直接亮出了锋利的爪牙。
他们的族兵、护院、宗派弟子,甚至暗中蓄养的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