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轻咳两声,随后打开诏书,抑扬顿挫念道。
“朕承天命,驭临四海,肇启贞观之治,迄今二十三载。今大唐干戈偃息,黎元康阜,四夷宾服,,然朕年逾五旬,体气渐衰,宵衣旰食之余,常思社稷万年之基。”
“皇太子承乾,朕之嫡长子也。自龆龀之龄,育于东宫,受经于先儒,习礼于宗伯。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朕叹其务本之智,崇文重道,引纳贤才,东宫僚属多有正士,皆其倾心礼待之故。此等德行,足以承宗庙之祀,继鸿业之统。”
“自册立之后,承乾即皇帝位,改元听其便宜。朕退居上皇,躬修清净,以遂初志,,惟愿新君上承天命,下顺民心,以孝治天下,以仁安兆庶,,庶几宗庙永固,社稷绵长,开疆拓土,传之无穷,不坠朕之遗绪也。”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一封《禅位皇太子诏》写的很长,李泰足足念了大半刻钟,这才将其诵读完毕。
听完后。
李承乾露出一副‘犹豫’之色,而文武百官则躬身行礼道。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说完后,也不着急向太子谏言登基之事,而是神色激动地坐了下去。
过了片刻。
李靖朝杜荷使了一个眼色,并且凑过来低声说道:“韩国公,太子殿下在等百官进谏登基事宜,还请您恳请太子殿下登基。”
“这一次太子殿下会拒绝,我们再上《劝进表》,完成三辞三让的礼制。”
啥?
还要玩三辞三让这一套?
杜荷转头一看,发现文武百官都盯着自己看,就连李承乾那货也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看。
好家伙!
装的倒是挺像。
别看李承乾一脸的淡然,他心里恐怕已经急不可耐。
杜荷知道李承乾特意跑去玉华宫,询问李世民禅位之事,可见李承乾心里对登基有多猴急。
收敛心神后。
杜荷一脸严肃站起来说道:“太殿下,自您监国以来,朝廷便接连歼灭契丹、奚族、霫族、室韦,东突厥、薛延陀、西突厥、天竺和吐蕃等国,更是完成了税收改革和人口普查等大事。”
“殿下文治武功远超历朝雄主,还请太子殿下顺应天意,继承大统!”
为了凸显李承乾的功绩,杜荷把近些年的灭国之功,全都加持在李承乾的头上。
他说的其实也没错,这些国家确实在李承乾监国以后,才陆续将其打下来。
把这些功绩算在李承乾头上,也是合情合理。
文武百官纷纷站起来,他们齐声喊道。
“还请太子殿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