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夏真一怎么做 > 第二十二集 卫州惊变(第5页)

第二十二集 卫州惊变(第5页)

天子大喜道:依卿所奏。

当日罢朝,天子悉从冯道之议,永宁公主遂得释放,还归木樨宫中。

李从珂欲在内宫摆酒为御妹压惊,亲与张后及公主释和,公主借口身体不爽婉辞,天子自也乐得省却一事,于是弃此不问。

公主入于宫中独坐,流泪自言道:怎得脱此樊笼,复见我石郎耶!

话犹未了,只听得院中树叶响动,一人自树上跳下,直趋殿上,跪拜在地,应声道:小姐休恼,老奴奉了驸马之命前来,只今晚便送小姐出京,还归三关可也。

公主闻言吓了一跳,急起身看时,见来者不是别个,正是义仆秦涉,不由又惊又喜。

当下主仆二人计议脱身之策,秦涉说知如此如此,公主大喜从之。

次日一早,木樨宫奉公主之命准备銮驾,说要到东郊玄天观降香,求祷唐朝江山永固,曹太后长寿万年。复命宫娥进宫,报与太后与天子。

曹太后闻公主如此孝心,自然允准,天子亦不好阻挡,乃派二百禁军随护,其实监视,叮嘱休使公主就此逃出京城。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出离洛阳东门,来至玄天观。观主率阖观道士迎接,迎请公主入偏殿歇息,复命徒弟打扫正殿,安排香案执事。

公主命禁军及随从在观外等候,自引宫女进入偏殿,即刻去除簪环头面,换予李玉英,自将所带丫鬟服饰穿戴齐整,偷出玄天观角门。

秦涉早在角门外备下一辆马车等候,二人即扬尘而去,渡河北上,神鬼不知。

自公主去后,奇女李玉英从容不迫,假扮公主上香祈福,将福礼给散观中道士,直乱到午时方登舆进城,复还木樨宫中。

那二百禁军哪里晓得所保护公主去时是真,归时是假?于是回报天子。李从珂亦不疑有变,置而不问。直到曹太后欲见公主,命内监到木樨宫来宣,方知永宁公主已去三日。

李从珂闻报大怒,急命宦官:速去查问,当日假扮公主者,究系何人!

宦官未及半日回报:臣启陛下,当日是冷宫侍婢李玉英,与公主通谋调换。

李从珂:与我拿来,凌迟处死!

宦官:臣启陛下,那李玉英自玄天观进香归来后,便即自刎,拿不来了。

李从珂:尸体埋在何处?与我开坟掘墓,锉骨扬灰!

宦官:臣启陛下,只知是埋在城郊,未知坟墓何处。

天子闻此,只索罢休。冯道当时立于帝侧,暗自赞道:此女随我多年,当初因令侍奉明帝留于宫中,未见其有异常之处。今日观之,不料竟是红拂之流,真乃奇烈之女也。

镜头转换,涿州府衙。

秦涉一路风尘,车载永宁公主逃归,回报驸马石敬瑭,说已将公主接回,就此复命。

石敬瑭夫妻得见,不胜之喜,遂以千金赏赐,秦涉力辞不受。

于是命为部将,提升为亲军都指挥使,便在帐前效力,待有战功时再厚加升擢。

公主既归,石敬瑭再无顾忌,乃与刘知远等心腹诸将商议:公主既回,天子必然震怒,不容不反矣。然我河东只有万余兵马,三关之众又皆听朝廷军符调遣,不服我管领。若要朝廷前来征讨之时,寡不敌众奈何?

刘知远:河东虽说兵少,但明公久得士卒之心。李从珂当日在凤翔池浅城低,手中并无兵马,只登城一哭,便得江山社稷。又虚言赏军,至今犹未兑现,三军不满,皆有反意。明公若肯兴兵传檄,必天下景从,帝业可成,何愁诸侯不率其兵以从耶!

石敬瑭道:公言深合我意,但恐谋事不成,反招祸害。

桑维翰:天子即位之初,明公入朝勤王,被扣京师。李从珂彼时昏愦,复得公主殿下哭求太后,卒以河东之地及幽州三关令明公把守,此乃天假公以利器也。明宗遗爱在人,李从珂却非先帝嫡出,乃以庶蘖伐嫡,全凭侥幸欺诈窃取大宝,天下群情不附。明公乃是先帝爱婿,今被李从珂逆情见待,此非称臣归附或首谢可免,已成不共戴天之势。明公力为自全之计,若忧兵力不足时,则臣有一计,可保万无一失。

石敬瑭:计将安出?

桑维翰:当初契丹主耶律阿保机,素与明宗约为兄弟,亦即公主叔父之辈。今阿保机虽死,其子耶律德光在位,犹记当年情分。明公若诚能推心屈节以事,则契丹大兵朝呼夕至,何患大事不成?

石敬瑭:妙不可言!卿即写表,替我称臣于契丹,且请以父礼事之。如事成之日,允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可也。

刘知远闻此,急谏止道:明公与契丹主平辈,向其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况契丹人贪财,厚以金帛赐之,便足致其兵来,何必割地献州!今请契丹引兵相助,为解目下之急而已。若将雁门关以北诸州相让,则中原大门洞开,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无及矣。

石敬瑭借兵心切,终不肯从刘知远之谏,便命桑维翰持表而往。

字幕:耶律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辽东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之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