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换成自家闺女,多少闹心?
程望除了脸,一无是处。
过日子又不能拿脸当饭吃。
这杨家怎么就同意了?
莫不是有内情?
该不会有了啥吧?
失了身子?
有妇人捂嘴,不会吧不会吧?
闲言将起,有人插话:“你们莫要乱说,上回巧娘撕柳叶你们忘了?”
失节是大事,这要是闹起来可就严重了。
大打出手是正常。
杨家已非三年前,可是有宋常富当靠山。
真要恼起来不说赶出村,就是冷言冷语也够受的。
就像柳叶一样,谁还愿意搭理她?
妇人们纷纷住口,转而说起别的。
有人猜测,这聘银该不会是杨家出的吧?
又有人猜测或许是原五出的。
巧娘来看
秋收后新铺子开工,大小事喜月都要经手,日日从早忙到晚。
连葛家上门提亲都顾不上理。
左右也不用出面做什么,甚至都没有回村。
也就不知道村里人多少道议论她们亲事的声音。
喜月压根也顾不上这些,做糕、监工,安排料子、各种记账付货银,忙的脚不沾地。
尤其是逢集日,欢儿去集市卖糕,她更是忙碌。
赵春兰倒是想帮她,挺着大肚子,只能帮她照看铺子卖卖糕。
杜巧娘要管家里一摊子事,也就宋腊梅能来帮手。
帮着做些灶下的活。
请的人多,只管一顿晌午饭都不少活。
宋腊梅烧水送水,摘菜做饭,帮欢儿准备做糕的材料。
尽量多做些,让喜月少干点活。
秋高气爽,正适宜做活,工人们忙的热火朝天。
点算好最后一车青砖,喜月笑与领头的送货汉子道:“同你家掌柜的说,等我有空就同他对账结算。”
汉子擦汗笑道:“晓得,我家掌柜的对杨掌柜极是放心,有什么短缺叫人招呼一声,我就使人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