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古人都在刷视频 > 第596章 昆仑石刻(第2页)

第596章 昆仑石刻(第2页)

倭岛的富士山,只待海船造好便可启程。

至于欧罗巴,走到哪刻到哪,真要到了那里,刻上几块也未尝不可。

不过,始皇可不会刻让他们什么“秦始皇到此一游”。

太粗俗、也太肤浅了。

始皇命史官整理了一份从上古至今的贤臣名将名单,其中既有抗击胡人、保家卫国的将士,也有功勋卓着的百姓。

有名有姓的直接采用,没姓有名的赐姓,没名没姓的以籍贯或国籍为姓,由始皇赐名。

凡遇名山大川,便以始皇的名义,册封名单中人为当地山水之神,立碑铭记。

碑要刻两块:一为明碑,刻于峭壁或立于高处;二为暗碑,择平坦之地深埋土中。

~~~~

与始皇的淡然相比,后世朝代却为此欣喜若狂。

这场持续千年的“昆仑在哪里”的争论,终于有了定论。

自两汉以来,士人就对昆仑的具体位置争论不休。

史书记载主要集中在三点:

第一,河出昆仑。

第二,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

第三,秦始皇派人赴昆仑求仙药。

如今,天幕展示的石刻让所有疑问迎刃而解。

在古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黄河源头就在青海。

若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昆仑在青海,一切都说得通了。

当然,古人也不愚钝。

历朝历代都有人根据“河出昆仑”的记载和黄河源头的考证,推断昆仑在青海。

但苦于没有确凿证据。

反对者总会狡辩:“青海确实是黄河源头,但水是凭空出现的吗?不还是地下涌出的?”

“万一‘河出昆仑’指的是最初的源头,而非地面源头呢?”

说到底,这场争论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

青海派有自己的道理,其他派也有自己的依据,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今,虽然谈不上青海派的完胜,但他们比其他派系多了一个重磅证据:

“我们这可是被后世考古证实的铁证!”

“想反驳?请你们拿出同样的证据来!”

面对其他派系“后人伪造”、“为何现在才发现”、“为何没有风化”等质疑,青海派学者只是淡然一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狺狺狂吠罢了。”

除非后世官方自己推翻结论,否则昆仑在青海已成定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