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冬来了吗?
高层影视的寒冬的确是来了,但是有一个群体却在崛起中。
那就是短视频短剧,竖屏短剧已经在短视频上悄然出现。
这是下沉市场,而且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人员等成本都很便宜。
以前还觉得这一行高高在上,然后一群人涌入艺术院校。
结果呢,这些人毕业之后,有能力的进入了大公司,没能力的只能在小剧组跑。
现在互联网短视频让他们看到了契机,以前发视频做的是一期一个内容,如果把电视剧压缩成快节奏的短剧呢?
几分钟一集,就像是网文一样收费,是不是能更好?
作为最高层,总局和电影局都发现了。
任何东西在野蛮生长的时期,短剧也是,这是他们允许的,等你发展起来了,再给你规矩,这样你们就会老实了。
而且上面也需要先看看这玩意是什么,不是谁都能和钱信一样,已经看到了未来。
每一样新的东西出来先看看到底好不好,好的话就用,不好的再来控制。
不要把上面的人当神了,都是人,都是需要经历,需要观察才能做出决定。
地铁上每一项规矩都是从血淋淋的教训和一个个例子中总结出来的。
正是如此,电影审核委员会在今年实行了新的电影审核标准。
新领导要求的是正能量,而钱信这里留下了一些口子。
说白了遇到三观不正,有潜在含义的电影可以拿下,要是遇到那些大导演,拿不准的电影可以给钱信看看,看看钱信怎么说。
10号,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公开了入围名单,国内三部电影四名导演入围。
分别是张一谋《一秒钟》,王小率《地久天长》,薛晓露《吹哨人》,以及王权安在外蒙拍的《恐龙蛋》。
名单公布就在圈内出现了不小的声音,毕竟张一谋再度冲击欧洲三大,这可是大消息。
“张一谋的电影有什么问题?”钱信在审核委员会开会,有人说了张一谋的电影有问题。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在七十年代,这里面……”
钱信想了一下,五六代导演中都喜欢那段农村岁月的故事,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还是出自于那些傻逼的伤感文学,好像自己苦的很,一个个都在书里面写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看到当初的那些书,都觉得他们是傻逼,谁都不鸟他们。
但是五六代的导演还真就是看他们的书长大的,加上他们中有部分人经历过,所以一个个都以那段岁月作为蓝图拍摄电影。
张一谋尤其喜欢,他的很多电影,要不是碍于他的名声,剧本都过不了审。
看看其他导演拍摄那段岁月的能有几个是好下场的,张一谋的名气太大了,国师,他的电影要是被禁了,在国内外都会掀起不小的舆论,所以需要小心谨慎的处理。
“我看看电影再说。”钱信说道。
“好!”
“对了,帮我约陈可欣,我要和他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