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图片 > 第809章 忻州市神池县非遗-月饼制作道情戏胡麻油制取(第1页)

第809章 忻州市神池县非遗-月饼制作道情戏胡麻油制取(第1页)

忻州市神池县非遗:月饼制作、道情戏与胡麻油制取的文化密码

在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的神池县,黄土高原的苍茫与晋北文化的厚重交织出独特的非遗图景。这里不仅是胡麻油的故乡,更孕育了以月饼制作、道情戏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与戏曲艺术。三者共同构成神池县非遗体系的“三驾马车”,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与情感。

一、神池月饼制作:千年酥香里的农耕密码

神池月饼被誉为“晋北月饼之王”,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中国名点”“山西名小吃”称号。

其核心密码在于“天时、地利、材优、工巧”四重维度。

天时地利:自然馈赠的黄金组合

神池县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56c,昼夜温差达15c以上,无霜期仅110天。

这种高寒干燥的气候,使当地胡麻(亚麻籽)富含51-55的α-亚麻酸,而神池地下水富含矿物质,两者共同成就了月饼“皮酥馅香、久存不馊”的特性。

据检测,用神池水与胡麻油制作的月饼,在常温下可保存90天不变质,远超普通月饼的30天。

材优工巧:十二道工序的匠心传承

传统制作需经选料、炒籽、磨粉、和面、制馅、包制、模压、扎孔、烘烤等十二道工序。

以“长祥圆”老字号为例,其配方严格遵循“四油四糖”比例(500克面粉配200克胡麻油、200克糖),馅料包含玫瑰、青红丝、核桃仁等八种辅料。

烘烤时采用土制炉鏊,下部用砖支锅,上部吊盖覆煤泥,通过上下火控温技术,使月饼表面形成均匀的金黄色酥皮。

现代转型:非遗与科技的共生

面对传统手工效率低(日产50公斤)的困境,神池县建成山西省首条月饼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成型、烘烤、冷却、包装一体化。

但老字号仍保留手工车间,用于制作定制款月饼。

这种“双轨制”既保证了年产能800吨的规模,又延续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二、神池道情戏:唐音宋韵的民间活化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池道情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其发展史就是一部晋北文化融合史。

从道观到民间:千年流变的音乐基因

道情戏源于唐代宫廷道观音乐,金代随全真教丘处机北上传入晋北。

清中叶吸收梆子戏元素,形成“坐腔道情”“过街道情”“风搅雪道情”三阶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