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下一手,怎么下?”
俞邵深吸一口气,静静望着棋盘。
他看出了这盘棋的关键,在于上方黑空的死子,但是如何利用,却无法彻底看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一分钟。
五。。。
雪化得很快。阳光一照,屋顶的积雪便簌簌滑落,砸在青石板上发出闷响,像谁在轻轻敲鼓。镇子重新活了过来,狗吠声、孩童追逐的笑声、茶馆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全都回来了。仿佛那场极光只是幻觉,那些低频震颤、冰层下的信号、水晶棺中的沉睡者,都不过是风穿过山口时带起的一阵耳鸣。
可我知道不是。
男孩每天傍晚都会来茶馆,坐在靠窗的老位置,点一碗酥油茶,不加盐。他喝得很慢,眼睛望着远处雪山,偶尔嘴角微扬,像是听见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不问他,他也不说。我们之间有种默契??有些事不必开口,说了反而会碎。
次仁顿珠走后第三天,我拆了地下室的屏蔽舱,把金属板卖给废品站,铅箔烧成灰埋在后院槐树下。脉冲发生器被我锁进应急箱,连同那支神经阻断剂γ一起封存。萤石吊坠我没还给他母亲,而是用红绳重新编了个结,挂在男孩书包最外侧的小袋里。
“万一又冷了呢?”我说。
他笑着点头:“嗯,我会摸它。”
冬至过后第七日,邮局送来一封挂号信,寄件人栏空白,地址是成都某废弃研究所旧址??D16对外注册的掩护单位。信封很厚,没有印章,只有手写的一行小字:“请交给K-07监护人收。”
我当着邮差的面拆开。
里面是一叠打印纸,页眉印着模糊的军方编码,内容却是完整的《听风者记》补遗卷三。共十二页,记录了D16最后一次秘密试验的全过程:代号“归桥”。
时间:2008年5月11日
地点:念青唐古拉南麓地下327米
实验目的:验证“双钥合一”能否实现意识逆向投射
参与人员:林振邦(主控)、李婉清(接收端模拟)、我(守门人血样提供)
但名单末尾还有一人:**央金?白玛**,标注为“自愿接入”。
我的心跳停了一拍。
她没死。至少那天晚上没死。
记录显示,她在实验中途突然觉醒,自主切断连接,并强行启动自毁程序,导致基地核心熔毁。官方报告称她失踪,实则是被系统反噬,意识陷入深度滞留态??既未回归肉体,也未完全进入声网,成了夹缝中的游魂。
而最后一段日志,是她亲笔输入的:
>“我不是逃。我只是不能让他看见我变成那样。
>若有一天孩子醒来,请告诉他:妈妈不是不要他,
>是怕他记住我的脸,以后再也忘不掉痛苦。
>也请告诉那个人……
>别等我了。
>活着的人,不该为死者的影子停步。”
我把信纸按在胸口,闭眼良久。
原来她早就选好了路。
当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那条水晶棺廊道尽头,央金坐起身,掀开棺盖,朝我伸出手。她看起来比记忆中年轻许多,头发乌黑,眼神清澈。
“你来了。”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