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大导演时代 > 第507章 大导演的缪斯(第1页)

第507章 大导演的缪斯(第1页)

马丁斯科塞斯跟曹阳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他曾在许多公众场合夸赞曹阳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导演,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在曹阳以前跟老马丁的聊天中,他知道老马丁的偶像是老美的另一个天才导演伍迪艾伦。

。。。

北京的冬天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一场冷雨过后,空气里弥漫着湿冷的铁锈味,街道两旁的银杏叶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划破灰蒙蒙的天空。曹阳拖着行李箱走出站台时,围巾上凝了一层薄霜。他没打伞,也没叫车,只是把包裹紧了紧,沿着出站口的小路慢慢走。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个不停。助理小林发来十几条消息:制片方催剧本、电影节组委会确认参展名单、投资方要求见面谈新项目……他还未来得及回复,一条来自“手艺地图”后台的通知跳了出来:“师承直播在线人数突破二十万,观众请求延长自贡卤锅夜班直播时段。”

曹阳停下脚步,靠在公交站牌下看了一会儿。雨水顺着檐角滴落,在水泥地上砸出一个个深色圆点。他忽然笑了,回了一句:“同意延长,但提醒观众??这不是表演,是真实的生活节奏。他们能守多久,我们就能播多久。”

发完这条消息,他才拨通小林的电话:“先别安排会议。我要回一趟工作室。”

“可是曹导,华影那边说……”

“让他们等。”他说,“有些事,比合同重要。”

工作室藏在东四胡同深处的一座老仓库里,外墙爬满枯藤,门楣上挂着一块木匾,上面刻着四个字:“见物见人”。这是三年前他拍完《活着的尊严》第一季时亲手写的。推开门,一股熟悉的陈年纸墨与胶片气味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单:一张长桌堆满手稿和硬盘,墙上贴满了各地匠人的照片与工序流程图,角落里架着一台老式放映机,正安静地蒙着布。

他放下包裹,脱掉湿外套,烧了壶水泡茶。用的是武夷山带回的明前单枞,茶叶在玻璃杯中缓缓舒展,汤色橙黄透亮。他坐在桌前,翻开那本《武夷茶事录》,夹着投行女孩报告的那一页还留着折痕。指尖摩挲过纸面,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停下来”过了。

不是身体上的停,而是心的静。

窗外天色渐暗,街灯一盏盏亮起。他打开电脑,调出《活着的尊严》第二季的原始素材。镜头里的陈守仁在炭火前佝偻着背,双手翻动茶叶,脸上沟壑纵横如岩壁裂纹。那一句“爹,儿子没给您丢脸”,至今仍让他喉头发紧。他逐帧播放那段画面,放大老人眼角的泪光,竟发现其中映着炉火的倒影??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敲响。

来的是林疏桐。她穿着一件深灰色呢子大衣,肩头沾着细密的雨珠,手里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包密封好的茶叶和一瓶自酿的梅子酒。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曹阳有些意外。

“你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先到这里。”她走进屋,把篮子放在桌上,“而且,小林偷偷告诉我了。”

她脱下围巾,露出微红的脸颊。“我在北京转车,想着顺路来看看。你也太不会照顾自己了,屋里连暖气都没开。”

曹阳笑了笑,去厨房拿来干净杯子,给她倒了杯热茶。“你怎么来了?茶厂不忙吗?”

“清明前的准备工作刚做完。”她轻啜一口茶,目光落在墙上的照片上,“今年报名‘师承计划’的人多了三倍。有个德国留学生写了八千字申请书,说想学三年。”

“真的?”

“真的。”她看着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让很多人看到了‘慢’的价值。不是煽情,不是悲情,就是平实地记录一个人怎么对待自己的手艺。他们被这种诚实打动了。”

曹阳低头搅动茶水,沉默片刻后说:“可我也害怕。怕这一切会被消费,被包装成另一种‘网红叙事’。我们不是要造神,是要让人看见普通人身上的光。”

“那就守住底线。”林疏桐语气坚定,“就像你说的,这里没有娱乐,只有劳动。只要你不妥协,别人就动摇不了这个根基。”

两人聊到深夜。窗外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铁皮屋顶,声音清脆如摇青时的竹篓晃动。林疏桐说起茶厂最近的变化:政府终于批了专项保护资金,修缮了焙间,还建了个小型陈列馆;几个年轻人主动留下来学艺,其中一个竟是某互联网大厂的前产品经理。

“他说他厌倦了做让用户上瘾的东西。”林疏桐笑,“现在他每天揉茶揉到手指发麻,却觉得心里踏实。”

曹阳听着,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U盘。“这是我整理的‘民间技艺影像档案’初版,收录了十六项濒危手艺的全流程记录。我想把它交给国家非遗中心,但他们要求必须附带学术说明和传承可行性分析。”

“你一个人写?”林疏桐皱眉,“这工作量太大了。”

“我不只是导演,也是学院派出身。”他淡淡一笑,“老师教过,研究要深入田野,写作要扎根现实。这些片子不能只停留在感动层面,得有理论支撑,才能进教材、进课堂。”

林疏桐看着他,忽然说:“让我帮你。”

“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