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拿出一个小银袋,推向李姓书吏。
这样的银袋,他怀里还有四个。
李姓书吏伸手拿起小银袋,掂量了一下其中重量,然后笑了。
“周……嗯,周兄弟,你是第一次开厂吧?”
“也对,咱们县好像还真是一家厂子都没有,哈哈。”
说完,李姓书吏将小银袋推回周东政面前。
“周兄弟,这些东西你拿回去。”
周东政吃了一惊,以为对方嫌少,便准备拿出来一个新的银袋。
但此时李姓书吏已经开口了。
“开厂这种东西哪里需要县衙给什么许可?你自己买好地皮,自己盖厂房就行了。”
“啊?”周东政傻眼了,过了好几秒才道:“是,是这样吗?”
“当然啦。”李姓书吏笑呵呵地开口道:“咱们大汉朝廷讲究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们有什么事情就自己看着办嘛,等实在是捅出了大篓子,官府再给你们收拾就行了。”
周东政:“……可教科书上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哎呀,书本都是编的,你要学会联系实际。”李姓书吏笑了起来,摆手道:“也不对,其实有很多县令、知府确实是喜欢过问辖区境内各种事务,但咱们县的刘大人不是。”
“不过你也提醒我了,确实办厂是要在县衙这边备案的,来来来……”
如此这般地填了几个表,随后李姓书吏又站了起来。
“你等会。”
他很快去而复返,拿着一个印章砰一声盖上。
“好了,你拿这张文书回去,所有的手续都算你完成了。”
周东政迷迷糊糊地点头,道了声谢后转身离开。
离开县衙后,他才有时间关注自己刚刚拿到手的这文书。
“咦,这是县令大人的官印。”
“等等,为什么一个小吏能取得县令大人的官印?”
周东政陷入巨大的疑惑,不知道自己刚刚究竟是碰到了假扮书吏的县令,还是碰到了偷盗大印的书吏。
他站在县衙门口不远处,陷入巨大的迟疑。
要不要转身回去报官?
呃,等等,那家伙能拿到县令大印,报官是不是也没用……
难道要去找知府?
便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一阵口哨声响起。
不远处,一名大约五十来岁,背着鱼篓,手里提着钓竿,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吹着口哨,一路直奔衙门而来。
门房的脸再度探出,大声招呼。
“县令大人,您钓鱼回来啦!”
“县令?”周东政大吃一惊,不敢相信面前这钓鱼翁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县令刘大人。
那钓鱼翁哈哈一笑,喜气洋洋地开口。
“今天手气不错,钓了至少二十斤,晚点让厨子给大伙加餐!”
真是县令!
周东政下一秒钟就身不由己地拦在了这刘县令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