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贵族们可不愿意和破落户交流。
你祖宗是几千年前的三皇五帝又如何?你现在家境中落,咱们一样不和你玩。
这时候就要看“氏”了。
什么样的情况下能拥有氏呢?
简单地说,就是“有出息”的情况下。
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被周天子封到了叫做“赵”的地方当了诸侯。
这就是有出息了,于是他和他的子孙们就有资格加上氏,自称“赵氏”。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没功绩,但我有个好爹、好爷爷”。
但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些还不行,得最顶级的公爵,大家才认同你这爹和爷爷确实牛,能加氏。
所以,就有了“公子”和“公孙”这两个氏。
公子,就是公爵之子。
公孙,就是公爵之孙。
有“氏”,代表着有出息,手里有资源可以和其他贵族进行交易。
那大家就可以一起愉快地玩耍。
没有“氏”但有姓,代表着祖上阔过可现在狗屁不是啥资源没有,那就一边凉快去,谁也不带你玩。
很不巧,刘邦就是这种有姓但没有氏的破落户。
有人说,那就不能自称“汉”氏吗?
也可以。
问题是,自称汉氏,不就等于告诉大家咱们大汉之前都是破落户,直到汉朝建立才算有出息?
堂堂大汉开国皇帝的面子还要不要啦?
那咋办?
直接废掉“氏”这个规矩,只保留姓名就好啦!
这样的话,就再没有人能用“氏”来辱骂刘邦和大汉皇族是个没出息的破落户起家了。
虽说刘邦是为了面子才干的这件事情,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取消氏对华夏社会而言是一种进步。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先在攸县当县令,生了个大儿子;紧接着去彭城当知府,生了二儿子;再然后到长安当了京兆尹,生了三儿子。
然后他的三个儿子就可以分别自称攸氏,彭氏和长安氏……
乱,太乱了!
金幕中,视频还在继续播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