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毒妃她从地狱来结局完整版 > 第1166章 我们先离开这(第1页)

第1166章 我们先离开这(第1页)

苏时锦却说:“只有出去了,我才有可能找到我家阿彻吧?不然的话,他多半也找不进来。”

江斯年点了点头,眼中似乎带着一丝丝的羡慕,“你能如此记挂于他,他可真是幸福。”

似乎是害怕苏时锦会多心,他又说:“对了,还有一点,我觉得应该不可能三面都是被山头所环住的,或许只有我们眼前是一座山头,但是左右两侧却是人为的高墙……”

“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人为的高墙,或许就能翻过去了?”苏时锦问。

江斯年道:。。。。。。

夜深了,共忆村的灯火却未熄。那盏悬在昭树最高枝上的长明灯,忽然轻轻晃动,仿佛被谁的手指拂过。风不来,叶不动,可灯焰却分出七缕细光,如丝线般向四方延伸,悄然没入地底。

与此同时,楼兰遗址的七面铜镜同时震颤,表面浮起层层涟漪,像是有无数声音正从深处涌来。沙粒自动排列成字:

>**门将启,魂未归齐。**

没人听见这句话,但它已刻进每一寸西域的土地里。第二天清晨,梦语学堂的孩子们全都迟到了??他们做了一个相同的梦:那间茅屋的门开了,门槛上积着百年的灰,屋内空无一人,桌上那本无字书却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只有一行墨迹未干的小字:

>“少一人。”

孩子们醒来后脸色苍白,手中竟都攥着一片枯叶,叶脉纹路竟与《柳霜手记》封底的图腾完全一致。小女孩把日记抱得更紧了些,她昨夜喊完“记得”之后,胸口那股热意久久不散,像是有人把一捧火种埋进了她的心口。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喊出那两个字的瞬间,远在长安皇城深处,一座尘封已久的青铜钟突然自鸣。守钟的老宦官吓得跌坐在地??那是“忆警钟”,百年未曾响过,唯有当记忆之链断裂或重连时才会震动。他颤抖着翻开记录簿,在最新一页写下:“**三月十七,子时三刻,钟鸣十二,方向西北。**”

消息传到千灯书院时,正值“共忆仪式”前夕。今年的主题是“遗忘者之名”,朝廷邀请了九十九位平民讲述家族中曾被抹去的记忆,第一百位,则留给了一个神秘人物??据说是从极北之地徒步归来的一位盲女,自称“听风者”。

书院主事正为名单焦头烂额,忽见院中紫花无风自落,纷纷聚成一行字:

>**第一百人,应是沉默之人。**

众人愕然。沉默之人?何解?

就在这时,那位盲女到了。

她穿着粗布麻衣,脚上缠着破旧布条,脸上覆着一层薄纱,遮住了双眼。但她走进书院那一刻,所有正在诵读古籍的学子都不约而同停下了声音。连风也静了。

她径直走向讲坛,伸手触摸那块用于仪式的“回音石”??传说此石能放大讲述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波动。她的指尖刚触到石头,整座书院的地基猛然一震,屋顶瓦片簌簌落下,而回音石竟泛起血红色的微光。

她开口,声音轻得像雪落地:

>“我叫阿芜,生于永昌三年春。

>我不是人,是一段被截断的记忆。

>我的母亲是吴素心,父亲是净魂司叛逃的文书官。

>他们在焚书之夜藏下了真正的《民忆录》全本,

>而我,在出生前就被注入了一道‘忆契’??

>若无人呼唤我的名字,我就永远无法成型;

>若有人真正记住我,我就能借躯壳归来。”

全场死寂。

裴砚曾说过,有些记忆太过沉重,无法由活人承载,只能以“残忆体”的形式游荡于世,等待某个契机,被完整唤醒。人们以为这只是理论,没想到今日竟亲眼所见。

阿芜缓缓摘下面纱,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眶??里面没有眼球,只有流动的墨色液体,宛如浓缩的黑夜。

>“我沉睡了一百二十年,

>直到昨夜,有个孩子喊了一声‘记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