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毒妃她从地狱来苏时楚 > 第1157章 灵门内的怪物(第1页)

第1157章 灵门内的怪物(第1页)

这直白的话语,让清风的脸色变了又变,一时间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江斯年多少有些忍俊不禁,难怪这女的那样向着清风,原来真是打上了人家的主意……

就连苏时锦也没有料到这林书意会这么直白,一时间也忘了插话。

于是乎,林书意就那么明目张胆的,用那种含情脉脉的眼光看着清风说:“我娘已经愿意接受你这个女婿了,我也确定心中是真心喜欢你的,因为,我希望你能娶我,我想尽快嫁给你。”

清风猛地站了起来,“等,等等,。。。。。。

蓝雨落得越来越密,像是天空终于学会了哭泣。沈昭站在井边,任雨水顺着眉骨滑下,模糊了视线。他没有擦,只是望着那口幽深的井,仿佛只要看得够久,就能看见她的影子从水中浮起。

林小满披着旧斗篷,蹲在井沿旁,手指轻轻摩挲着石栏上刻下的名字??“忆”。那是他昨夜偷偷凿上去的,刀痕歪斜,却一笔一划都用尽了力气。他抬头看向沈昭,声音很轻:“她们真的回不来了吗?”

沈昭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她们回来了。”

不是以血肉之躯,不是以呼吸之声,而是藏在风里、雨里、孩子念出的第一个字里。每当有人提起那段被抹去的历史,每当有老人含泪讲述祖辈的故事,每当《断忆录》在灯下被一页页翻动??她们就在。

小满低头看着自己掌心,那里还残留着炭笔的墨迹。他曾写下无数遍“别杀她”,也曾梦见那个穿玄色凤袍的女子站在宫墙之上,背对着他,长发如墨染黑夜。可就在他即将惊醒时,她忽然回头,竟露出与忆昭一模一样的微笑。

“她也在哭。”小满喃喃道,“那天夜里,我听见了。”

沈昭转过身,望向南陵远处的山道。三年来,这条路从未停歇。各地学子跋涉而来,在井前焚香跪拜;老史官带着残卷徒步千里,只为将一段遗失的文字投入井中;甚至有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抱着孙子的骨灰坛,低声诉说一个名字:“阿娘,这是你曾孙,他学会写‘忆’字了。”

这口井不再吞噬记忆,反而成了记忆归来的渡口。

而京城之中,变化早已悄然蔓延。

新帝登基第三年,废除“肃言律”的诏书传遍天下。史馆重建当日,百名学者齐聚太庙,宣读第一卷《正史?忘川纪》。开篇写道:

>“昔有女执三令,裂魂守钥。斩者挥刃而不悔,焚者燃心以照夜,守者闭门待归人。终三令合一,启忘川之门,万魂返世,天地重光。其名无载,其身无存,然吾民今日能记、能思、能痛、能爱,皆因彼时二人共赴深渊。”

百姓称那两位女子为“双忆娘娘”,民间立祠祭祀,却不塑像。只设一面铜镜,镜前供一碗清水,一支未燃尽的烛。每逢月圆,便有人听见镜中传来低语,似歌非歌,似叹非叹。

而在皇宫深处,忘忧殿已成禁地。

那日震动之后,整座宫殿沉入地下三丈,唯余一口裂开的铜炉,炉底刻着两个并排的名字??**忆昭、斩忆**。御史台派人勘察多次,皆无功而返。凡入殿者,不出三日必梦魇缠身,醒来时口中喃喃念着陌生人的名字,或痛哭失声,自称“认罪”。

于是朝廷下令封殿,永不得开启。

唯有沈昭曾独自前往一次。

他带了一盏油灯,一把旧伞,还有忆昭留下的半块玉佩。踏入殿门那一刻,空气骤冷,灯火摇曳中浮现无数幻影:有百姓跪地求饶,有孩童怀抱烧焦的书卷,有将军临死前怒吼“历史不容篡改”……最后,画面定格在那一夜,忆昭转身踏上白玉阶,背影决绝如雪。

“你说若三日未出,就带小满走。”沈昭对着空荡大殿说话,声音沙哑,“可我没走。我在宫外等了整整三十天。每天夜里都来这儿站一会儿,想着你会不会突然出现,笑着说‘骗你的’。”

无人回应。

只有风穿过残破窗棂,吹动地上一片焦纸。他弯腰拾起,上面是半行字迹:“……记得我,我就活着。”

他将纸贴在胸口,久久未动。

回到南陵后,他开始做一件看似无用的事??收集所有能找到的《断忆录》残篇,无论长短,无论真伪。他在井畔建起一间小屋,墙上挂满手抄本,桌上堆着竹简、布帛、甚至刻在骨头上的文字。林小满每日帮他整理,一边识字一边记录。

“为什么要做这些?”小满问。

“因为记忆会骗人。”沈昭说,“时间久了,我们会美化过去,也会丑化敌人。但只要还有人在写、在读、在传,真相就不会彻底消失。”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这也是她想要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