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少女前线141指挥官精校版 > 第1303章 不粘锅(第1页)

第1303章 不粘锅(第1页)

有的领导会把手里的钢笔转得飞快,金属笔身在指间划出残影,笔尖偶尔在空白纸上轻轻划过,留下几道细碎的浅痕,却始终没有落下一个正经字。他的目光死死锁着电脑屏幕,瞳孔里映着文档的虚影,却没半分聚焦的模样——连眼皮都不愿抬一下,仿佛下属的存在只是空气里的一粒尘埃,不值得分走半分注意力。转笔的速度会随着下属的话语渐渐变快,笔杆偶尔碰撞桌面发出轻响,像在无声地催促:别再多说,赶紧离开。

还有的领导干脆将不耐写在脸上,眉头拧成深深的纹路,仿佛见了什么烦人的物件。他伸手去推那份递过来的文件时,手腕用了几分力道,文件在桌面上滑出一道浅痕,堪堪停在桌角,再偏一点便要坠落到地上。语气冷得像寒冬里的冰,字句都带着锋利的嫌弃:这点事都搞不定?自己再想想。在他眼里,那份写满问题的文件哪里是需要解决的工作,分明是块沾了泥的脏包袱,哪怕只是指尖碰一下,都觉得会弄脏自己的手,污了自己的清净。

在他们的认知里,帮下属从不是领导该扛的职责,反倒成了会刺破安稳的尖刺,是往自己身上揽麻烦的愚行。

责任的边界在他们心中早已模糊,只剩下规避风险的执念在反复盘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钢笔杆,冰凉的金属触感没能压下心底的算计:若是伸手帮了,日后下属把事情办砸,上级追责时,那句当初是你指导的便会像烙印般贴在自己身上,哪怕只是一句模糊的建议,也会被扯成指导不当的证据;若是给了具体的方向,那些话万一被下属记在工作笔记里,或是被路过的同事听去,转瞬就可能变成这事归你管的把柄,往后再有纰漏,想摘干净都难。帮扶下属的字样像是成了刺眼的嘲讽,随手便被一份无关的报表盖住。

于是这份算计化作了行动上的退缩,他们缩在自己划定的安全圈里,像驮着厚重硬壳的蜗牛,连试探性的伸出触角都不愿。

办公椅的靠背向后倾斜出一个慵懒的角度,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褶皱里藏着敷衍的痕迹。

当下属攥着皱巴巴的文件在桌前急得打转,眉头拧成疙瘩,指尖反复划过文件上的疑难处却找不到突破口时,他们要么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叠在小腹前,目光越过下属的头顶望向窗外的楼宇,连一句可从流程节点排查的提点都吝啬给予;要么趁着下属低头梳理思路的间隙,悄悄点开无关的行业新闻,或是假装整理抽屉里的旧文件,金属抽屉推拉的声响刻意盖过下属的问话。

当下属犹豫着追问该找哪个部门协调,他们要么端起咖啡杯抿一口,含糊其辞地说你去查内部流程文档,上面都有,眼神却始终没离开屏幕;要么干脆侧过身,对着电话假意叮嘱琐事,任由下属抱着文件在行政部、法务部之间来回奔波,一次次被这事需牵头部门对接的回复挡回,手里的文件被汗水浸得边缘发潮,也没能等来一句明确的指引——最佳的解决时机就在这一次次碰壁中悄然溜走。

他们心里的念头从未动摇:只要不沾边,只要不被牵扯进这些麻烦里,就能守住眼下的安稳——季度考核表上责任事故一栏能始终空着,年度评优时能顺利拿到称职的评价,甚至能在上级面前维持从不惹事的形象。

至于下属眼底的焦急、项目推进的滞缓,在这份安稳面前,都成了可以随意搁置的尘埃。

光斑从百叶窗缝隙漏下,在考核表上缓缓移动,却照不亮那行团队协作的空白。

冷光落在他们平静的脸上,映出毫无波澜的神情,却照不透那份藏在冷漠之下的自私与怯懦——他们用不惹麻烦当作保护自己的盾牌,却把领导的担当碾成了碎屑,让职场里本应存在的帮扶与信任,在这份刻意的规避中,一点点变得冰冷而荒芜。

可那些躲在安全圈里的人,哪会真的预见,自己这份不沾麻烦的算计,会酿成怎样难以收拾的后果?

下属最初找上门时,手里攥着的不过是张折了角的流程单,指尖因反复摩挲而泛白——不过是某个审批环节卡了壳,或是一组报表里藏着个细微的偏差。那时的问题还像颗刚冒头的小石子,踢开便能继续前行,下属揣着早点解决,别耽误整体进度的念头来求助,语气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期待。可那扇象征着指导的门,却被冷漠地关上了。

小麻烦从不会因为无人理会而自行消散。它会在无人关注的间隙,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沉:上午还只是单个环节的卡壳,到了下午,关联的部门便因等不到审批而停了工,整条生产线的传送带渐渐慢下来,最后彻底僵在原地;起初只是一组数据的偏差,没人指正,便顺着报表传到了采购端,等发现时,整批订单的规格都出了错,堆在仓库里成了无人认领的废品。时间在下属的焦虑里一点点溜走,电脑屏幕上的待办事项红标越积越多,他攥着鼠标的手越握越紧,额角的汗滴落在键盘缝隙里,连原本能稳住的小局面,都在一次次碰壁与拖延中,彻底乱了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那些躲在安全区里的人,早为自己铺好了退路。问题一旦爆发,上级的脚步声刚靠近办公室,他们便能立刻从抽屉里翻出早已备好的证据:没签字的报表被啪地拍在桌面上,纸张的褶皱里还留着被反复按压的痕迹,语气却透着理直气壮的无辜;手机聊天框里,下属昨天发的疑问还停在屏幕上方,已读的蓝色对勾刺眼地亮着,他们却能对着上级坦然开口,说下属从没跟自己提过相关情况。指尖在屏幕上划过,刻意避开那些暴露谎言的细节,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仿佛自己从始至终都是局外人,安然无恙地站在混乱之外。

他们靠着这种不粘锅的本事,一次次从麻烦里脱身,却没看见身后的团队早已裂了缝。午休时,没人再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下属独自坐在工位上,啃着冷掉的面包,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核对数据;会议室里的讨论变得沉默,即便有人想到解决方案,也不愿主动开口——怕自己的提议被当成甩锅的由头,更怕再遭遇一次冷漠的拒绝。曾经提起领导二字时还带着的几分尊重,早已在一次次冷待里凉透,成了藏在心底的失望。

这些人总觉得自己精于算计,每一步都踩在不沾麻烦的线上,却看不见自己正在一点点耗光团队里最金贵的东西——信任。他们的目光只停在眼前那点安稳:考核表上的无责任事故、月度评优里的称职评价,却忘了团队本是连在一根绳上的整体:下属的难处解不开,团队的效率便会跟着降;下属的心凉了,协作的纽带便会跟着断。

短期看,他们或许能靠着这份伪装保住职位,守住那点眼前的好处。可日子一长,那些被冷待的求助、被推出去的责任,早已像堤坝里的蚁穴,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没声儿地蛀着根基。办公室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秒都在为崩塌积蓄力量。

等真到了那一天,蚁穴彻底蛀穿堤坝,所有问题会像决堤的洪水般瞬间涌来:流程卡得死死的,没人知道该找谁疏通;仓库里的错单堆得像小山,客户的投诉电话响个不停;下属们递来的辞职申请摞在桌上,每一张都写着心灰意冷。那时的他们,再想翻出旧文件辩解,再想找下属挽回,早已来不及——他们以为守住了自己的安全,却亲手毁掉了能让自己站稳脚跟的团队;以为避开了眼前的小麻烦,最后却一头撞进了大崩塌的漩涡里,连带着自己也被彻底吞没,连半点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与那些只盯着自身利益、遇事便缩的人,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对比。你若在深夜的指挥部见过他,便知这份不同从不是刻意装出的姿态,而是从骨血里透出来的底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