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中国姓氏渊源与演变 > 第375章 广东省冉姓尹姓阮姓鲜姓仇姓乜姓鸡姓(第2页)

第375章 广东省冉姓尹姓阮姓鲜姓仇姓乜姓鸡姓(第2页)

,南朝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宠爱,被萧衍拜为修容,赐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为氏者

。三是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四是源自他族,今台湾土着、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

。先秦时期,阮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汉、晋时期,阮姓由河南南下,经两湖,进入两广地区

。唐宋时期,南方各省都有阮姓的足迹

。清朝初期阮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阮姓大约有近5万6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阮姓第一大省是安徽

。明朝时期,阮姓大约有近6万3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阮姓第一大省是浙江

。当代阮姓的人口约有68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3%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湖北、广东、福建,这四省大约占阮姓总人口的50%

(二)在广东的分布

阮姓在广东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是阮姓人口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在广东的阮姓人群,一部分是在历史上随着人口南迁逐步迁徙而来。例如在汉晋时期,阮姓由河南南下进入两广地区,他们在广东定居后,不断繁衍发展

。在广东的一些地区,阮姓形成了较大的聚居村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习俗。部分阮姓家族重视家族传承,通过族谱记载家族的历史和血脉传承,并且在家族内部弘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维系着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广东的阮姓后人也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阮姓人士的身影,为广东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鲜姓(xian或xian)

(一)起源与变迁

鲜姓起源说法众多。一种说法是源自子姓,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时,箕子名胥馀,商纣王叔父

。另一种说法是蜀之鲜氏系自鲜于复姓所改,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支子孙仲食采于,子孙因合鲜于为姓

。还有定州鲜于氏,出自春秋时狄国鲜虞国,鲜虞为白狄一支,战国时改称中山,后灭于晋,子孙以国名为氏

。另外,有源于鲜阳氏,居于青海湟的鲜水之阳者以地名为姓;源于鲜卑族,因居鲜卑山而以鲜卑为姓;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帝王夏禹后裔,子孙以鲜为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子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回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域回纥人,后裔子孙居江浙一带,后迁往甘肃、青海、宁夏地区;最后是朝鲜族姓

。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7位,属于门阀姓氏

。然而,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鲜姓未能跻身前300位

。在台湾省,鲜姓排名第585位

。鲜姓到宋明清代成为名声响亮的姓氏,宋代贤官鲜于侁仁宗景佑年间进士,与大文豪苏东坡是至交好友

。宋代着名科学家鲜于天精通天文地理,为当时名儒争相求教的大学问家

(二)在广东的分布

鲜姓在中国的分布较为稀少,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江西等地,湖南是鲜姓的主要发源地,约占全国鲜姓人口的六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