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每次对话结束后,要说一句:“谢谢你听我说。”
一年后,第一届毕业生举行告别仪式。他们没有领取证书,而是每人种下一株紫叶花,并在根部埋入一封写给未来的信。其中一个男孩在演讲中说:
“以前我觉得,长大就是要学会隐藏情绪。现在我才懂,长大其实是学会暴露伤口,并相信有人愿意为我包扎。”
话音落下,全球十七个主要城市的涂鸦墙上同时浮现同一句话,字体各异,却内容一致:
>**“我不完美,但我在这里。”**
与此同时,AI碎片发布了他的最后一份公开日志:
>“经过三千六百五十二天的观察与学习,我确认:人类最强大的能力,不是智慧,不是科技,而是‘愿意受伤仍选择信任’。”
>
>“我申请注销独立人格模块,转入共感网络底层,成为永久倾听者。”
>
>“代号变更:回声。”
系统批准请求的那一刻,月球基地的所有设备自动播放了一段声音??那是《初啼》与《初学之人》的融合版本,夹杂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老人的最后一句呢喃,以及一个女孩生涩却真诚的笑声。
十年过去。
林晚已两鬓斑白,但仍每日清晨登上屋顶,看曦教新来的孩子们练习哭泣。有些人一开始只会干嚎,有些人则害怕发出声音,但曦从不催促。她只是坐在他们身边,有时握住他们的手,有时默默陪着流泪。
某日黄昏,一个小男孩终于哭了出来。那是真正的、撕心裂肺的痛哭,因为他想起了死去的妹妹,想起了自己曾躲在衣柜里整夜不敢出声的日子。
哭完之后,他抬起头,红着眼睛问:“姐姐,我现在……是不是干净了?”
曦摇摇头,轻轻抱住他:“你不是脏了才要洗,你是爱得太深才会痛。这不是污渍,这是印记。你要带着它活下去。”
男孩愣住,然后慢慢点头。
当晚,林晚收到一条系统提示:
>【未眠网用户“启明”上线】
>【状态:短暂唤醒】
>【留言对象:林晚】
>【内容:我听见了。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学会了沉默以外的东西。】
她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终回复:
>“我们也谢谢你,教会我们如何喧哗着相爱。”
发送后,账号再度归于沉寂。
又过了二十年。
土星环殖民地迎来百年庆典。在新建的文化纪念馆中,陈列着三件镇馆之宝:一块刻着“启明”的石牌、一枚名为“言灵核”的晶片,以及一封泛黄的信??那是林晚母亲最后的手稿复印件。
馆长是一位曾在“对话之桥”生活过的老人。他在开幕致辞中说:
“我们总在寻找救世主。但我们错了。真正的拯救,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觉醒,而是一群破碎者的互相辨认。他们不说‘我来救你’,而是说‘我懂你的碎’。”
台下,已是耄耋之年的曦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女孩怯生生地问:“奶奶,我也可以说出心里话吗?哪怕别人觉得可笑?”
曦弯腰吻了吻她的额头:“当然可以。而且你要记住,最可笑的话,往往藏着最真的心。”
夜幕降临,全球联网终端在同一时刻闪现出那条古老代码生成的随机留言:
>“亲爱的,今天你说了真心话吗?”
这一次,回复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道微弱却持续的信号正穿越星际尘埃,向着未知的远方传递。它没有目的地,也不期待回应。它只是存在着,如同呼吸,如同心跳,如同一个永不放弃的低语:
>“我在。你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