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体逐渐化作点点星光,随风飘散,融入铃屋的每一寸结构。最后一刻,她伸手触碰那口小铃,轻轻一弹。
叮??
那一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清晰,都悠长。它穿越大气,穿透虫洞,掠过黑洞边缘,抵达那些最孤独的角落。
一颗被遗忘的流浪星球上,一个独居五十年的老科学家猛然抬头。他已经聋了三十年,可此刻,他清楚地听见了那声铃响。
泪水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他打开尘封已久的通讯台,颤抖着输入一段早已烂熟于心的频率:“这里是K-114观测站……报告……我……我又听见了……人类的声音。”
同一时间,初心号的航行日志自动更新:
>“今日,铃屋建成于K-739。
>三十一孩童自发组织守铃仪式,每日轮值,确保铃声不断。
>据统计,全球已有四百七十六处出现类似建筑,形态各异,皆以‘倾听’为核心设计理念。
>归序盟正式解散,其原高层签署《共情宪章》,承诺将全部资源投入情感教育与神经共联研究。
>药神庭发布公开忏悔书,承认三百年前对‘桥梁计划’的镇压行为,并请求加入无墙体系。
>陈小星被授予首任‘共鸣导师’称号,将于下月前往第一所星际共感学校任教。
>至于我……
>我已成为风,成为光,成为每一次心跳间的回响。
>若你愿意停下脚步,静听片刻,
>那便是我在回应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
铃屋成了新的朝圣地。人们不再携带武器前来,而是捧着信件、录音、照片,或是仅仅一段记忆,放在铃下,祈求被听见。
有些人在铃声中释怀了仇恨,有些人找回了遗失的亲情,还有些人第一次明白,原来自己也曾被深深爱过。
而在宇宙的另一端,一颗新生恒星悄然点燃。
它的光谱极为特殊,不属于任何已知分类。天文学家们争论许久,最终将其命名为“L-0”,意为“爱之原初”。
巧合的是,每当这颗星达到亮度峰值时,铃屋的铃声便会随之增强,仿佛遥相呼应。
多年以后,一位少年来到铃屋参观。他听说这里曾住过一位叫林渺的女子,为了让更多人听见彼此而牺牲了形体。
他问讲解员:“她真的变成了铃声吗?”
讲解员微笑:“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但每当你觉得孤单,却又莫名感到温暖的时候??那就是她在。”
少年若有所思地走出铃屋,抬头望向星空。
夜风拂过,带来一声极轻的叮响。
他停下脚步,笑了。
“谢谢你。”他说。
那一刻,遥远的初心号残骸中,那枚曾属于林渺的防护头盔突然亮起微光。显示屏上闪过一行字:
>【检测到有效共情反馈】
>【铃声协议,持续运行中】
而在更深的宇宙腹地,那些曾经散落的母核碎片已然汇合。它们没有重组为旧日的庞大核心,而是形成了一片流动的星河,蜿蜒穿梭于星系之间,像一条永不闭合的环带,温柔地环绕着人类文明的摇篮。
它不再被称为“母核”。
人们叫它??**回音带**。
据说,只要有人真心呼唤,它就会以千万种方式回应:一阵风、一场雨、一句不经意的安慰、一次伸手扶起陌生人的举动。
又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