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神医这样看病里鸭蛋治妇科 > 第7部分(第4页)

第7部分(第4页)

大家告辞时,钱乙特别起身相送。

然后,他告诉家人:“给我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吧。”

家人觉得很奇怪,这个老人,大白天的换什么衣服。

衣服换好后,老人让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去,而他自己,就默默地端坐在榻上,望着院子里的孩子们。

院子里,六七个孩子正在玩游戏,小男孩们都剃着小光头,欢天喜地地跑着、追逐着,仿佛这尘世间,不再有烦恼与忧愁。

阳光洒在孩子们的小脑袋上,闪着耀眼的光芒,不时传来他们阵阵的笑声。

钱乙眯着眼睛看着,渐渐地,他仿佛觉得自己回到了童年,恍惚间似乎离开了床榻,融入孩子们欢快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游戏去了。

慢慢地,他的眼睛闭上了。

钱乙,享年八十二岁。

钱乙,字仲阳。在他童年的时光里,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给他的爱,但是,他却把这种缺失化成了大爱,并把这种大爱给予了天下无数的孩子。他一生救人无数,并写出了现存的首部中医儿科专著,奠定了中医儿科的专科地位,为后世儿科治疗大开法门,其功德无量。他所创立的六味地黄丸等方药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他所论述的部分理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是他心中的信念却永远流传了下来,流传在医生们的职业操守里,流传在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笑脸中。

后记

在钱乙去世后的某一个秋天。

他的坟前来了一位年轻人。

他就是曾经得到过钱乙指导的年轻儿科医生董及之。

董及之在钱乙的坟前点上香,烧了些纸,然后跪下,磕了三个头。

树叶从旁边的树上纷纷落下,散满了一地。

他默默地站立了一会儿,回想着自己在钱乙身边的时光。

然后,他拿起出诊用的雨伞和药箱。

转过身,继续出诊去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味地黄丸的保健作用(1)

六味地黄丸在中国基本上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了,如果做个调查,估计就可以发现它是中医方剂里面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方子。虽然名气这么大,可老百姓还是不大清楚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服用它,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您说我身体现在这个状况,能不能吃这六味地黄丸啊?”我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历年积攒下来,真的是不计其数了。

所以好好写写这个六味地黄丸吧,好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六味地黄丸就是我们的钱乙创的方子,在他的书里叫“地黄丸”,后来由于使用地黄的方子太多了,就叫六味地黄丸了,因为这方子里的药一共有六味。

这方子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个方子也不是钱乙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方子的原型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崔氏八味丸,这崔氏八味丸由于出现在《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中,所以后世称它为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注意,这个金匮肾气丸可不是现在各个药厂生产的“金匮肾气丸”,现在的金匮肾气丸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车前子、牛膝两味药,实际上这个方子的名字叫济生肾气丸。)

我们的钱乙是儿科专家,他觉得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再补阳了,所以就把这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结果就剩下了六味药,它们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他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肾气丸,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了。

古人开方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就是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有个政府部门的合理结构,同时也像打仗一样,要把各位将帅安排得当,兵力的部署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打胜仗,而六味地黄丸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

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

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让我们从六味地黄丸的分量安排来看看,它到底是调整人体哪个部分的吧。

六味地黄丸方子里面的每味药的分量分配是相当讲究的,它们分别是:熟地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茯苓四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此比例通常不轻易改变)。

这么一看,这个战阵的队列排布就清楚了,首先,站在中军位置的是大将:熟地,它长得黑黑的,大块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