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如此。”
不等他下跪,朱标示意刘保儿将他搀扶起来,旋即大步朝一旁主位走了过去。
“你之心意,朕自明了。”
“只是冯诚,改土归流一事乃是利国好事,不可拖延。”
“可是陛下!”朱标没有再称呼他千户郎,这也让冯诚能将心中担忧彻底说个明白。
低语声后,冯诚抬眸看向朱标,郑重说道:“大哥,改土归流若想看到成效,必是十年之后。”
“而改土归流之初,势必有些许民怨,诸多不恭。”
“若是等到雄英继位,此事与两位皇帝交替之时施行。此事有过,士林学子也不知该将此等错处归咎于哪位帝王。一旦此事功成,对大哥和雄英的皇帝名声都有裨益。”
“况且如今之大明好不容易臣民一心,大哥实不该此时冒险拖行改土归流之新政!”
伴随冯诚声音落下,殿内李善长、詹同二人的目光也复杂了起来。
眼下冯诚绝不是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进言。
此刻的冯诚,完全就是一个担心兄长名声有碍的小弟,情真意切,不需多想。
见此一幕,李善长不由多想几分。
恐怕将来徐允恭、李景隆这些勋贵二代中,也唯有冯诚能似当今的蓝玉一般,颇受朱标信重,成为天子内臣。
“冯诚!”
看着冯诚那一脸紧张的模样,朱标轻笑一声,温声宽慰道:“国事不同人事,更非家事。”
“国事也从来没有左右逢源,两面讨好的良策。”
“若真如你方才所言,于雄英继位间隙推行改土归流之策。届时此法若生出民怨,朝廷阻力断不是雄英这位新君能平息的了的。”
“而且若此法不成,我父子二人谁也不能幸免,都要被偏远部族的百姓戳脊梁骨。”
“嗯”
被这么一说,冯诚沉吟数秒,却也不得不同意朱标所言。
也是此时。
朱标看向李善长、詹同二人道:“方才殿上就改土归流一事,两位存有些许分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朕却清楚,两位爱卿皆是为了推行改土归流之法。”
“正如韩国公在殿下所言,改土归流虽是良策,可若想顺利推行下去仍需商榷细则。”
“你二人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回禀陛下。”李善长清了下嗓子,当即说道:“改土归流若想推行,地方部族势必生出民乱,朝廷也势必派遣兵卒前去镇压。”
也正是看到原本在殿上还反对改土归流的李善长,此刻竟好似早就想好般直接出声。
詹同这才意识到,方才在殿上李善长所有的表现,不过是为了让改土归流顺利推行下去。
“依老臣看来,若是能趁西南战事将改土归流一并施行下去,此乃大善。”
“总好过平定云南土司后推行改土归流,朝廷还要再次派兵镇压民变。”
对于李善长所言,朱标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改土归流势必要会生出民乱,也必然要派兵镇压,这点朱标也很是认同。
地方政权少有约束,兴兵也是迟早的事。
正如原本历史上,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叛乱,朝廷调派24万大军方才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