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不容易,耽误诸位的公务政事,也让诸位劳累不堪”
“说实在的,朕心底里,是有点过意不去的”
“尤其是连总督,郭总督,江夏王,年纪不小了,来回奔波,风尘仆仆”
、、、
说到这里,朱皇帝特意顿了一下。
看了看左边,几个镇守边疆的忠臣文臣,重重的点了点头,表达内心的歉意。
随即,收回目光,再环视整个大殿,脸色一肃,点头继续开口:
“没错”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晚上的廷议”
“怎么样”
“诸位爱卿,诸位将军”
“有哪一个,能说一说,到底是为了什么?”
左右两侧,朱皇帝是一个个的看过去,尤其是那些外任重臣。
这就有点考校的味道了,同时,也是想看一看,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说,或是提出意见。
没错的,事关整个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在殿的所有人,都是大明中华王朝的大佬,都有资格站出来说话。
同样,老辣的朱皇帝,也愿意听他们的意见,兼听则明嘛,不可能武断,刚愎自用的。
当然了,户部和兵部的官员,甚至在中央任职的官员。
这帮人,经常在朱皇帝身边,朱皇帝就懒得问他们了,浪费口舌。
“呼哧、、”
可惜,大殿两侧,文臣武将,硬是没人站出来回话。
三十号人,一个个的,低头弯腰,装怂装死数蚂蚁,就是不说话。
开玩笑,现在的朱皇帝,威势越来越重,又喜欢执法钓鱼,他们才没那么傻呢。
无论是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龙座上的朱皇帝,看到这种状况,无奈的摇了摇头,嘀嘀咕咕:
“好吧”
“都是一群老狐狸”
“装死装怂的高手啊”
“他妈的,难怪崇祯做皇帝那么憋屈,又无可奈何”
“嫩你娘的,都是草台班子啊,糊裱匠,老子也不能例外”
、、、
兵部和户部,这个部门的尚书和左右侍郎,肯定是知道的。
同样,晋王李定国和临国公李来亨,肯定也知道,朱皇帝宴请的时候,跟他们说过的。
甚至是,老叔公,其他几个尚书,应该也能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