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个数量嘛,就有的商量了。
不见兔子不撒鹰,朱皇帝出兵多少,郑氏就能提供多少战船运输船。
“当然了”
“延平王的军队,战斗力一般”
“尤其是陆上的军队,本就是兵微将寡”
“去年的北伐,南京之战,最精锐的铁人军,也是伤亡过半”
“还有,就是钱粮方面”
“延平王的地盘,仅有金夏两岛,闽浙沿海的一些小岛屿”
“地方上的钱粮赋税,三三俩俩,聊胜于无”
“至于海贸交易的收入,每年都要补贴给水师战舰,养活几万水师将士”
“还是去年的北伐之战,耗费了郑氏两代,十年的积蓄,损失惨重,早就入不敷出了”
“最后,就是丁壮方面”
“金夏两岛,孤悬海外,弹丸之地,本就是地小民寡,确实是无能为力”
、、、
有一说一,有备而来的郑泰,说的很干脆了。
没错的,搞了一辈子海盗的他,这一次是真的失算了,懊悔不已。
本来,他准备了钱粮,还有延平王的王女,水师战舰运输船,都是很好的筹码。
但是,朱皇帝太鸡贼了,安南郑氏和福建郑氏,一起接见。
前面的安南郑氏,百万白银,百万米粮,安南公主和女公子,还要贴上5千丁壮和海船。
没对比,就没伤害啊,这一对比起来,福建郑氏的筹码,就是个屁啊。
迫不得已,老辣的郑泰,只能低声下气,学习安南郑氏,装死装穷了。
不是郑氏不忠心,奈何郑氏实力有限啊。
金夏地盘太小,人口太少,就这么点钱粮兵力,想报效朝廷,也是无能无力的。
更何况,去年的北伐,天底下的都知道了。
厦门郑氏,大败特输,丧失了不少精锐,耗费了大量的钱财,更是举步维艰了。
“咚咚咚”
眼看着,上面的朱皇帝,变成了葛优瘫,面无表情,瘫着脸,一动不动的样子。
这就有点过分了啊,下面的人,跪了那么长时间,说了一大堆,朱皇帝毫无反应啊。
内心无奈,又是悲愤的郑泰,只能继续磕头,口中高呼,继续说道:
“吾皇万岁”
“日月大明,国祚万年”
“陛下天威,陛下明鉴”
“延平王说了,只要朝廷愿意出兵,合击福建的鞑子”
“延平王的麾下,金夏两岛,40万军民,愿坚决拥护朝廷,唯皇帝陛下之命是从”
“无论是北伐鞑子,还是出兵东南亚,又或是欧洲鬼佬”
“绝无二心,效死效忠,誓死相从,冲锋陷阵,在所不惜”
、、、
终于说完了,老武夫郑泰,又是磕头如捣蒜,信誓旦旦,磕头砰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