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小林正用电子卡尺测量脂肪层的厚度,数值稳定在
2。3
厘米时,她抬头问道:“张老师,这个温度校正系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林指着解剖台旁的恒温箱,里面模拟了现场的空调环境:“我们做过对照实验,24c恒温下,尸体的腐败菌繁殖速度比
28c常温慢
35%,但比
16c快
15%,取中间值就是
20%
的减慢率。”
他让小林提取一块胸大肌组织,“放在
4c冰箱保存,回去做肌浆网钙
atp
酶活性检测,这个酶的活性随死亡时间呈线性下降,能精确到小时。”
解剖刀继续深入,胸骨柄与锁骨的连接处在刀刃下分离,露出白色的肋软骨。“你看这里的软骨钙化程度,”
张林用探针指着肋软骨的骨化中心,“第三肋的骨化率是
65%,第四肋是
58%,符合
35
岁男性的正常水平,但骨膜下的出血点已经开始溶血,血红蛋白扩散范围约
0。5
厘米,这在
24c环境下需要
36
小时左右。”
他对比标准图谱,“如果是常温,这个扩散范围至少需要
48
小时,进一步证明低温延缓了腐败。”
张林拿起装有玻璃体液的试管,对着无影灯轻轻摇晃,液体呈现淡黄色,清澈度良好。“玻璃体液的钾离子浓度是
6。2m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