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的哥哥是高中生 > 第275章 不破洛阳誓不还朝(第1页)

第275章 不破洛阳誓不还朝(第1页)

深夜。

侯莫陈悦压根就没有睡,他一直在等,总算是等来了自己的好大儿。

一见是侯莫陈瑞前来,他心中暗喜。

屏退左右后,拉着侯莫陈瑞进入屋内,开始父子夜话。

“阿父……”

“。。。

夜色如墨,浸透阴山北麓的群峰。风在石缝间呜咽,仿佛亡魂低语。那座孤零零矗立于绝壁之上的烽燧台,在月光下宛如一根插进天穹的锈铁钉。守卒换岗时脚步放轻,因他们知道,那个曾贵为东宫太子的男人,今夜又将蜷缩在柴堆旁,用冻裂的手指拨弄余烬。

高澄没睡。

他已经三个月没有真正合过眼。梦里全是火??晋阳考场的火、祭坛崩塌的火、阿兰朵跃下悬崖时溅起的血花化作赤焰燎原。他不再喊冤,也不再怒吼“我是嫡长子”。那句话如今听来,竟像一句可笑的妄言。他只记得高洋最后看他那一眼,不是恨,不是怒,而是怜悯。那种目光比刀更利,直剜进骨髓。

他抬起手,看着指甲缝里嵌着的黑泥。这双手曾经执玉玺、握权柄、签发过千军万马的调令。如今,它只能劈柴、挑水、擦拭灶台。每日清晨,哨官会递来一张木牌,上面刻着当日劳役内容:**伐薪三十捆,运水五担,清扫烽道。**若未完成,便减食一餐。起初他拒不从命,被锁链缚于柱上三日,滴水未进。后来他学会了低头??不是认罪,是活着。

而远方,晋阳城正悄然蜕变。

春汛过后,汾河两岸新渠贯通,引水入田。高洋亲率工匠勘测地势,脚踩泥泞,衣袖卷至肘间,与农夫同饮粗陶碗中的凉茶。百姓起初不敢直呼其名,只敢称“都督大人”,后来见他蹲在田埂上教孩童识字,用树枝在地上写“公”“平”二字,才渐渐胆大起来,唤他一声:“哥哥。”

“哥哥”这个称呼,原是刘承业在伤榻上无意识喊出的。那日他肩胛中剑,高烧不退,迷糊中唤着:“娘……哥哥……别走……”高洋守了一夜,临晨时听见这一声,怔了许久。次日,他在《寒英学堂》开讲第一课,开场便说:“我不是你们的都督,也不是什么王侯。若你们愿意,叫我一声‘哥哥’,我便当你们是我弟妹。”

自此,“哥哥”之名传遍河北。

科举放榜那日,晋阳南门张灯结彩。百余名寒门学子身着新制青衫,列队步入贡院。名单宣读完毕,鼓乐齐鸣。其中最年幼者不过十四,乃代州流民营中孤儿,以一篇《均田论》夺魁。高洋亲自为其簪花,少年泪流满面,跪地叩首:“此生不负新政,不负哥哥所托。”

台下万人肃立,有人低声诵念:“锄头之下,无贵贱。”

与此同时,长城烽燧。

高澄正跪在雪地中清理排水沟。昨夜暴雨,泥土堵塞了暗渠,若不及时疏通,雨水倒灌将损毁粮仓。他的手指早已失去知觉,每挖一铲,都像有针在骨缝里钻。一名年轻守卒站在旁边监工,冷眼看戏。

“你以前可曾干过这种活?”少年兵讥讽道。

高澄不答,只是继续掘土。

“听说你在洛阳时,一顿饭要杀三头羊,还要看舞姬踏鼓才肯动筷?”

依旧沉默。

“你害死的人呢?那些被你下令扔进井里的谏官,他们的家人现在还在代州吃树皮!你知不知道?”

高澄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痛,随即又黯淡下去。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磨石:“我知道。”

守卒一愣。

“我都知道。”高澄低声道,“李御史的女儿去年嫁给了一个铁匠,就在晋阳西市。王参军的儿子在寒英学堂读书,上月还拿了头名。赵主簿的遗孀领了抚恤田,养了二十只鸡……这些,我都听说了。”

他顿了顿,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我以为杀了他们,就能让天下怕我。可没想到,他们的名字,反而因新政而被人记住。而我……却成了没人提起的影子。”

少年兵怔住,良久才喃喃:“那你为何还要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