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轻人,居然把目标对准了置地?!
林火旺似乎没有看到霍英栋那一瞬间剧变的脸色,他的话语如同冰冷手术刀,精准地切入目标的核心:
“根据我所能掌握到的最新、最可靠的情报资料,”
林火旺的声音依旧低沉,却清晰无比,“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怡和洋行在置地集团的实际持股比例,大约只在……30%!
虽然他们依然是控股大股东,但这个比例,距离绝对安全线,还很远!
尤其,在如今我们华资崛起的这样一个背景下,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漏洞!”
30%!
霍英栋在脑中急速搜索着自己知道的模糊信息,他本能地对这个数字感到怀疑。
怡和怎么可能让自己控股的核心子公司只持有30%?
但看着林火旺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选择了相信对方的情报能力。
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不仅如此。”
林火旺的剖析还在继续,如同在法庭上陈列证据,“怡和为了维持他们对置地的控制,为了最大化其自身利益,长期以来一直刻意地、策略性地压制置地的股价!
你看……”
林火旺淡然一笑,十分郑重地说道,“霍老若是不相信,可以通过霍家的渠道去查一下。
怡和洋行在置地集团的实际持股比例,绝对不到30%。
而根据我掌握的最新情报,其精确数字只在25%左右浮动。”
林火旺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他们虽是名义上的控股股东,但这个比例远低于绝对安全线。
更关键的是,怡和深怕市场嗅到血腥味,引来其他资本巨鳄的觊觎,因此多年来一直以维持‘稳定性’为借口,暗中操控置地的股价保持在低水位运行。”
窗外,浅水湾的海浪声似乎在这一刻凝固。
霍英栋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骤然一缩,捻动念珠的手指也停滞在半空。
他并非完全不知置地的虚实,但如此精确到数字的内幕被一个年轻人轻描淡写地托出,仍让他脊椎窜起一丝寒意。
林火旺说得对——怡和确实将置地视为禁脔,宁愿牺牲市值也不愿引狼入室。
他脑中飞速计算:置地市值在去年末估计仅有六七亿港元,每股价格被刻意压在一两元区间徘徊。
林火旺是重生而来,即便没有情报来源,也比现在港岛任何人都更加清楚。
在真实历史背景下,1977年置地市值约6-7亿港元,怡和持股比例约25%,股价长期低迷。
所以,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从怡和洋行手中将置地给鲸吞过来的最好时机。
林火旺捕捉到霍英栋的细微震动,嘴角掠过一丝笑意:“霍老,您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股价低迷,正为我们创造了最佳的吸筹时机。
我们可以通过分散隐蔽的渠道——比如英资券商、新加坡代理行、甚至海外离岸基金——以零敲碎打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吃进流通股。
怡和的目光现在全盯在白银黄金等国际贵金属期货,以及九龙仓的争夺上,这正是我们悄无声息建仓的黄金窗口!
等到怡和回过神,我们手中的筹码已足以撬动整个棋盘。”
“而且,怡和洋行与置地集团之间层层叠叠的债务迷宫,也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他们用置地的地皮和租金反哺怡和的全球扩张,资金链绷紧如弦。
一旦有外力撕开一道裂缝……”
林火旺的话没有说完,但那种无声的暗示,如同刀锋划过一般,令霍英栋心领神会——这不仅是金融战,更是对殖民资本的精准肢解。
霍英栋深吸一口茶案上残留的沉香,那沉淀了半世纪的凝重气息也无法压下心中的滔天巨浪。
眼前这个比自己幼子还年轻的面孔,竟能将怡和的命脉拆解得如此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