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寒,看好了。”
李希圣将“风雪小锥”笔换到另一只手,擦了擦,再换回来,笑道:“学你的。对于某些事,要有敬意。以前我不如你。”
初见于福禄街门口,方知寒接书前曾先擦手。李希圣把这个细节记了下来,今日才郑重模仿。
他终于开始画符,更像是在写字。
“楼观沧海日。”
李希圣的字中正平和,不似道士陆沉药方上那般寡淡。他写的不只是字句,更是道理与情怀。他写圣贤之言,道家经典,百家宗旨,句句皆有讲究。
他会踮起脚在高处书写,或弯腰写在低处;会挪步、呵笔润毫,甚至站椅而书,坐地挥毫,写得酣畅淋漓。他写: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只要方知寒不说“我懂了”,李希圣便一直写下去。每个字一现即散,但意蕴绵长。
青衣小童跳下栏杆,小声问粉裙女童:“写得啥?”
“看得懂字,看不懂意思……太大了。”
“你笨嘛。”青衣小童笑。
崔赐不满:“不许打搅我先生写字!”
青衣小童傲然反击:“这是我家,我让你卷铺盖你就得走。”
“你有眼不识金镶玉!”崔赐怒。
李希圣写字,方知寒看字,任由他们吵闹,心无旁骛。
天色暗了,李希圣站到走廊尽头,笑问:“如何?”
方知寒摇头苦笑。
“没事,去楼下。”李希圣温声道。
一行人转至一楼,粉裙女童和崔赐点烛照字。青衣小童虽嘴上叨叨,却也目不转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夜便是如此。
蜡烛将尽,灼到崔赐手指,他默默换上新烛。
当李希圣写下“焚符破玺”时,方知寒脱口道:“不对。”
李希圣顿时大笑:“这就对了!”
他面色疲惫,却神采奕奕,将毛笔递出:“这支风雪小锥送你,我相信你配得上。”
方知寒这才想起,“我无法修行,无法运气画符,怎能成灵符?”
李希圣笑着解释:“我会给你一本符箓图谱,多为低品灵符,不需太多灵气。你虽不能修行,但你是武夫,真气与灵气不同,所以每一张符对你而言,都是一场短兵相接。写符,是你淬炼体魄、砥砺神魂的修行。”
“明白了!”方知寒接笔,眼神坚定。
夜深了。
李希圣望向山外:“经此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