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的修为,比之当初的林况,绝对不会差,而灵识的强度犹有过之。
因此在念尘之术的修炼上,可谓进度极快。
人心是一片海,千意万念是其中游鱼。
五官皆是心海之窗,所见所听即所感。
当你看见一物,听见一声,嗅着一味,心海之中游鱼相竞而跃,涟漪千万点!
其中最为强壮的一些鱼,才能跃出心海,进入主意识层面,为常人所捕捉。
由此生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六欲。
心海并不平静,即使是在无知无觉、无听无感之时,也有暗涌激流,河汉相竞。
那水中之“鱼”
,亦在生灭不休,繁衍无止。
对绝大部分修行者来说,太多的念头,往往都只是对平静心海的“打扰”
,是所谓“杂念”
。
很多修行流派,都把剪除杂念作为修行第一功,斩除杂念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如勤苦书院崔一更,以勤苦之念为大鱼,鲸吞四海,吞灭一切杂绪。
一心一意一剑,故而锐不可当。
如姜望自己,磨心砺志,道意坚定,从来不为杂念所扰。
任尔东西南北风,吾自行遥路。
后来摘下赤心神通,更是一经发动,便镇压一切异志他念,使心海千万里无波澜。
林况与人不同。
他便从心海中这些不断生而又灭的杂念入手,勤修念头,系为心尘。
可谓天才之举。
人生出杂念容易,要想在浩瀚无垠的心海中,精准捕捉那些未能跃出海面、又足堪任用的“念鱼”
,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这些杂念非常脆弱,心海中一次波澜,碾灭的“念鱼”
可能要以千万计。
常规的神魂之力一旦落下,可能就会在心海之中引起海啸。
关于如何挑选合适的念头,如何捕捉,如何帮助它成长,如何修炼……这些在念尘之术里,都有详细的记载。
林况早已打通前路。
后人因循旧迹,总是容易许多。
姜望以赤心神通为总镇,稍一放松,顿有千念竞相跃出。
一时间胡思乱想,情绪激荡。
担忧!
焦虑!
恐惧!
愤怒!
其中最激烈的几个念头,相互碰撞。
怒火道术恰到好处地激发,那颗名为愤怒的念头骤然膨胀,瞬间超出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