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是七荤八素的状态。
结果喝到最后,居然只剩下朱橚一个清醒的人。
他看着躺得扭七歪八的众人,不由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叹。
朱安宁今晚的话,他也一时间竟是分不清,那些是清醒的话,又有哪些是胡话。
他费力地扛起了那地上的人儿,一个一个抬到了屋里。
然后开始默默地收拾残酷。
手上的活是没有停过。
但是,脑海里,翻来覆去的,都是朱安宁说的那个,老人的梦想,以及后面他说的,大明最厉害的医者……
有些念头,一旦开始迸发,那便是,不可能再止住的了。
——————————
应天府,皇宫。
刚退朝的朱元璋,和朱标,正看着殿外的番薯和土豆,乐不可支。
真就种出来了。
没想到,这朱安宁不仅没有说假话,甚至说,其实这些作物的产量还能更高。
只是他两也不是什么昏聩的君主,两人都是知道口说无凭,他两现在就把这堆粮种发下去,让大伙种的话,大概率是要折进去的。
所以,朱安宁提的意见其实是很靠谱的,种军屯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保儿,你看,真种出来了啊,昨日你没去,明明就是一小块的田地,结果我们挖啊挖,好似怎么都挖不完似的,挖出了这么一大堆。”
朱元璋正对着身边的李文忠说话。
除此之外,刘伯温和李善长也都在此处。
几人都是瞠目结舌。
“陛下,太子……这报上来的数字确实没错?”李善长手都在抖。
因为记录太过骇人。
刘伯温也是张大了嘴巴。
“呵呵,韩国公尽管放心,我和父皇,当时都在场,没有出入,就是这么多……”
朱标笑着回道。
一向淡定的刘伯温都忍不住开了口。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等什么,上位,赶紧把此等圣物再种下去吧,来年我大明就粮草无忧了啊!”
刘伯温一开口,连隐隐喜欢和他对着干的李善长,都不再倔强,也是急切地连连点头。
“今儿正是商量此事,阁臣那边都还未知晓这个消息,此事关乎我大明千秋万代,慎重……”朱元璋拍了拍那番薯,笑着回应了众人:“按那朱安宁的想法,这些种粮,是种在军屯最为合适,但是种植的法子,谁会呢?”
这话说出来,李善长是急切地回了句。
“让那朱安宁来帮忙……”
“不行,他还有其他要事,韩国公,他现在算是我东宫的人了。”
逐渐朱标摆了摆手,否决了这个说法,新粮很重要,火器就不重要了?赵集对他的评价可是极高了,现在据说已经到了火器的最终制造阶段,别这个时候把朱安宁调走,那才是坏了大事。
“韩国公勿要这么急,就算那安宁小弟愿意,就他一人,想来也是很难说解决那么多亩地的耕种啊……”刘伯温插了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