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这段时间去了数十个城池招降,他发现吐蕃的其他城池已经没有青壮年,恐怕数十个士卒就能灭掉一座城。
至于那些小部落,连甲胄和长兵器都没有,更是不足为虑。
杜荷点了点头。
如果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以后李恪也没办法执掌偌大的吐蕃。
毕竟后续迁徙百姓,重新划分州郡和任命官吏,这些事情都需要李恪统筹去完成。
交代完李恪的事情。
杜荷朝一众将领说道:“诸位,你们这两天要跟楚王、户部、太府寺和太仆寺的官吏交接好,我们后日班师回朝!”
“特别是缴获的金银财物,一定要清点好数额,万不能出现较大的偏差。”
战场交接战利品,不会清点的太过详细。
毕竟要是清点的太细,那帮负责善后的官吏,可就没有油水可捞。
得给这帮人喝点汤,他们做事才会积极。
再加上负责后勤很辛苦,而他们完成任务后,也不会获得多大的奖赏,所以一点油水得留给他们。
大殿内的众人纷纷站起来,他们齐声大喊道。
“末将遵命!”
紧接着杜荷又跟他们叮嘱几句,特别是囚困战俘的事宜,杜荷多次提醒他们。
交代好大小事宜,杜荷当即挥手让他们去忙活。
就在其他人忙起来的时候,杜荷则闲了下来,他一个人在大殿内静静地喝茶。
至于崔神基、王敬直和萧锴三人,他们也忙的焦头烂额。
临近下午。
裴行俭一脸严肃走进来禀报道:“杜帅,有吐蕃的王室告密,将领论钦陵暗中在煽动将士,准备在我们主力班师回朝以后,趁机发动暴乱!”
“您看该如何处置?”
啥?
手下败将论钦陵,到了这个时候还敢煽动将士暴乱?
还是吐蕃的皇室告密?
杜荷沉声说道:“守约,你现在去审查此事,如果意图叛乱属实,把涉案的人统统砍了。”
“加固铁牢,避免他们冲出来。”
当前在吐蕃共俘虏了14万余将士,上百万的男女老幼,而看押他们的士卒只有7000余人。
必须砍杀一批人,才能做到杀鸡儆猴。
裴行俭脸色严肃拱手道:“末将遵命!”
想到吐蕃将领意图叛乱之事,杜荷想到曲女城内也扣押着将近十万大军,和数十万的天竺百姓。
而看守这一大帮俘虏的士卒,也只有区区数千人。
杜荷当即写了一封手谕,随后交给亲卫说道:“把手谕带给曲女城的守将,让他加固牢狱和严查俘虏。”
“若是发现有叛乱的苗头,允许他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