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汉忠良免费阅读笔趣阁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原来汉王也通曹(第2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原来汉王也通曹(第2页)

>“我是会思考的人……”

声音清澈纯净,层层叠叠,仿佛来自时间尽头。

所有人怔住了。

“它不是武器。”陈砚睁开眼,眼中含泪,“它是记忆库。储存着千年来所有被压抑的思想、被焚毁的典籍、被遗忘的名字。每一次正确的选择,都会让它的声音更清晰一分;每一次暴政与愚昧,只会让它沉默更深。”

他转身面对众人:“我们不需要用它预测未来。我们要做的,是成为能让它再次歌唱的时代。”

次日清晨,探险队做出决定:封存月泉遗宫,在外围建立“静音结界”,禁止任何形式的能量扰动。同时,将全部研究成果公开于万国书院官网,附言:“知识属于天下,而非掌控者。”

归途中,陈砚收到袁熙密报:长安近日出现一批神秘说书人,街头巷尾传唱一首新曲词:

>“钟未响,山河定;

>心既明,龙自宁。

>不求仙,不拜灵,

>只教女儿读五经。”

经查,歌词源自岭南一位失明女童之口,她自称梦中有人教她此歌,醒来便一字不差写了出来。

陈砚望着远方祁连雪山,轻轻摩挲怀中玉片。他知道,那不是许氏夫人的遗物,而是天衡钟投射出的意识碎片??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守护这个她未能亲眼见证的新世。

三个月后,第一所“无声学堂”在敦煌建成。这里不教授言语,只通过光影、震动与手势传递信息,专收聋哑孤儿。开学首日,孩子们围坐在仿制的小型天衡钟前,教师按下机关,钟体随之发出柔和脉冲,地面沙盘上浮现出《论语》第一章的触觉图形。

一个六岁女孩颤抖着伸出手指,沿着“学而时习之”的凹槽缓缓移动。忽然,她笑了,大声喊出人生第一个词:“听见了!”

千里之外的长安太极殿,袁熙正在批阅奏章。一份来自辽东的军情急报引起他的注意:渤海湾渔民再度打捞出青铜板,此次共三块,拼合后竟是一幅完整星图,标注着一条通往“扶桑以东三万里”的航线。

他提笔批道:“命水师绘制新图志,命名‘徐福归来道’。另,选派精通格物与航海之士,筹备远洋科考团,择吉日启航。”

搁笔之际,窗外飘来阵阵诵书声。他推开窗,只见太学广场上数百学子正集体朗读《天工开物序》: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惟人最灵。

>非敢私智自矜,乃因百工协力,遂成今日之盛。”

袁熙微笑,转身取出一幅画卷缓缓展开。画中是陈砚站在渠首的身影,身后万民跪拜,而天空北斗七星熠熠生辉,其中第五颗格外明亮。

他题跋曰:“昔者尧舜禅让,谓之公天下;今我大汉易主而不改姓,兴学育民,移风易俗,可谓新尧舜也。”

十年光阴如水流逝。

又是一个春日,祁连山雪水融化,灌入天衡渠网,滋养着千万顷绿野。陈砚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仍每日巡视工地。如今的工程不再是凿山引水,而是建设“生态循环城”??利用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零污染、自给自足的新型聚落。

这一日,他带着孙儿来到最初那段被洪水冲毁的渠口。孩子好奇地问:“爷爷,当年真是坏人放炸药吗?”

陈砚蹲下身,指着水中倒影:“你看,水面映着云,云上有鸟飞过。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恶。但你看得更深些??如果没有那次洪水,我们会发现‘云引术’的存在吗?会找到星宿钟吗?会建起这么多学校吗?”

孩子眨眨眼:“所以……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不是变。”陈砚摇头,“是转化。就像流水冲垮堤坝,看似破坏,实则提醒我们哪里不够坚固。真正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了什么。”

正说着,远处传来钟声。

并非来自工地,也不是寺院。而是从罗浮山方向传来的清晰鸣响??那是“活血九针”传承地新建的医典阁,每晨必鸣钟九响,纪念历代无名女医。

紧接着,江南、蜀中、辽东……各地陆续响起不同音律的钟声,或浑厚,或清越,或低沉,或激昂。它们彼此并不协调,却在同一时刻为同一个目的而响:纪念“文明回声”展览开幕十周年。

陈砚牵着孩子登上高台,放眼望去,只见万里河山,处处灯火通明,钟声交汇成一片浩瀚声海,久久不息。

他知道,这不是终结。

这是开端。

真正的战争,从来不是对抗敌人,而是对抗遗忘。而此刻,亿万民众正用他们的学习、创造与传承,一次次敲响那口无形的天衡钟。

钟不在山中,不在殿内,不在任何人手中。

钟,在人心深处,等待被唤醒。

北斗依旧高悬,千年如一。

而人间,终于学会了倾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