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远主持编写《钟律宪章》,明文规定:
>“钟不为控人而铸,只为启智而鸣。
>任何试图利用频率剥夺自由意志者,视为逆天背道,全民共讨之。”
岑九章则带领学生走遍灾区疫区,在废墟之上重建小型思音树分株。他们在每棵树旁立碑,刻上当地百姓最朴素的愿望:
>“我想吃饱饭。”
>“我想孩子平安长大。”
>“我想说真话,不怕被罚。”
十年后。
长安城外新建了一座开放式研究院,名为“回声谷”。这里没有围墙,没有等级,任何人都可自由进出。每日清晨,百余名学者围坐一圈,用二十种语言共同研读一份来自西域的新出土文献。
林知远坐于中央,鬓角微霜,手中仍握着那卷《格物初解》。他抬头望天,见一群飞鸟掠过云端,忽然微笑。
“你说,它们飞翔时,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划破空气的寂静?”
身旁的年轻助手不解:“老师何出此言?”
“因为人类也一样。”他轻声道,“我们总以为文明是从喧嚣开始的,其实不然。真正的觉醒,始于听见内心那一声微弱却执着的‘不’??我不信,我不服,我要改变。”
夜幕降临,回声谷中央升起一座无顶钟楼。它不悬挂铜钟,只有一圈环形屏幕,实时显示全球各地人们上传的问题与答案。
今夜第一条消息来自南海渔村:
>“渔民阿海问:潮汐为何有时不准?
>回应者:昆仑墟天文组。因海底火山活动引发洋流偏移,建议更新航海图。另附简易观测法三则。”
第二条来自草原:
>“牧女其其格问:为什么羊羔总在春天生病?
>回应者:敦煌兽医学社。因融雪污染草根,已研制新型消毒草药包,免费邮寄。”
第三条,是一个稚嫩笔迹:
>“我想知道,星星疼不疼?
>??六岁的小石头”
全场静默片刻,随后笑声温暖响起。
林知远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回复:
>“星星不会疼,但它们会发光。
>就像你提问的样子,照亮了这个世界。”
他将纸条投入传送带,瞬间被扫描录入思音网络,送往千万公里之外的孩子手中。
同一时刻,祁连山巅。
陈砚再次仰望星空。这一次,他不再寻找光桥。他知道,那座桥已经落地生根,化作人间无数盏灯。
远处村落,又有钟声响起。
这一次,不再是整齐划一的节奏,而是错落有致的合奏??有的急促,有的悠扬,有的稚嫩,有的苍老。
它们彼此倾听,互相回应,在夜空中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这张网,叫做文明。